围绕一个目标 实施七大工程 向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大步迈进
“到2025年,科技创新成为区域重要的战略资源、综合实力的主要支撑、政策制定与制度安排的核心要素,城市创新发展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进一步完善,实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科技综合实力和城市竞争力双提升、主要科技指标大幅提升,将我市建设成为创新体系健全、创新绩效高、经济社会效益好、创新辐射引领作用强的区域创新中心、国家创新型城市。”近日,澳门金沙博彩娱乐平台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杨帆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畅谈“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市科技工作的目标和规划。
“十三五”期间,全市科技部门以高站位、大格局、优供给推进科技创新,各项成绩振奋人心。一是创新实力大幅提升。全市全社会R&D投入强度从2015年的1.13%增长到2020年的1.63%,高新技术企业从103家增加到365家。全市获批了国家生物酶制剂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现代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二是创新体系日趋完善。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市的实施意见》等科技政策,在全国市州中率先设立由社会力量出资的科技奖。全市拥有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开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60余家,拥有省级科普基地15个,仅次于长沙市。三是成果转化形成特色。“智汇洞庭·科创常德”“教授博士沅澧行”“三名”工程已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形象品牌。500多家企业与省内外300多家高校院所常年开展产学研创新合作。四是科技金融加速融合。市科技局代表市政府出资,区县(市)政府参与,设立涵盖全市的科技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并成立了科技银行和科技担保公司,建立了“政府+担保+银行”分担科技贷风险的模式。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常德擘画的宏伟蓝图“一个中心、两个枢纽、三个基地”拉开了奋进的序幕。杨帆表示,全市科技工作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好“三高四新”战略,深入推进开放强市产业立市,加快建设区域现代化中心城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建设秀美富饶的大湖经济区上走在前列。
为此,全市科技部门将通过实施七大工程向目标迈进。一是培育优质科创企业集群工程。围绕四个千亿产业和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各级产业园区,提升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建设一批科创企业基地和集群。二是落实人才新政招才引智工程。积极落实已出台的人才支持政策,不断提高支持力度,真正吸引一批人才、留住一批人才。三是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工程。重点围绕酿酒、纺织、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挖掘企业技术需求,实施技术升级改造。四是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工程。支持园区工业互联网建设,带动健康食品、工程机械等产业实施信息化、智能化改造,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五是建设重大科创平台工程。重点支持“三院三中心”、潇湘(常德)科技要素大市场等创新平台建设,集聚创新资源,释放创新动能。六是建设城市大脑工程。积极支持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先进技术成果应用落地,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创建创新型城市提供支持。七是推进科教融合发展工程。积极支持常德职教大学城建设,形成职业院校聚集、人才密集、技术密集的教育科技文化洼地,为本地企业储备培养人才,开展多维度产学研合作,形成创新发展示范效应。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