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市场监管局筑牢疫情期间餐桌安全“堤坝”
疫情防控期间,如何保障餐饮食品安全是群众普遍关心的焦点。自7月30日以来,市市场监管局迅速成立8个督导组全面检查指导冻库、进口冷链食品经营单位、餐饮单位、农贸市场、超市等场所落实疫情防控措施、食品安全和价格稳定等情况,全方位筑牢疫情期间餐桌安全“堤坝”。
作为保障餐桌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市市场监管局对餐饮服务单位严格执行疫情防控相关规定,消费者进门要测体温、出示健康码,还要及时关注就餐人员身体状况。餐饮单位要从正规渠道购买食品原(辅)料,落实好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制度。员工做好每天晨检记录建档,发现有发热、感冒、咳嗽的员工立即停止上班,做好登记并及时到医院就诊。保持个人清洁卫生,特别是加工食物前、餐前便后、上岗之前、结束操作后、接触垃圾桶等后,要用流动水和皂液洗手。保持操作场所、餐厅、员工宿舍空气流通,密闭房间的空调,定期对空气过滤装置进行清洁消毒。在食品加工时要充分煮熟煮透,生熟分开。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提醒:居民外出就餐时,要选择证照齐全、环境整洁的餐饮单位就餐,不要选择路边露天无证摊点和无证的餐饮单位就餐。
疫情防控期间点外卖是否安全?“近日,我们对美团、饿了么相关负责人进行了约谈,要求外卖企业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网络订餐的食品安全工作,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安全。”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两家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落实了外卖送餐人员上岗前测体温、查看“两码”,佩戴口罩等防控措施,并实施“无接触配送”。
在外选购食材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市民选购食品时,应选择正规商超、农贸市场等销售场所。购买食品时要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相关信息,并留存票据。不宜一次采购过多食物,以免因储存方式不当、储存时间过长等造成食品过期或腐败变质。”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居民采购食材居家制作时,尽量食用当餐次加工的食品,食品需在烧熟煮透后室温下2小时内食用完毕。对家庭自制半成品,比如:肉丸、卤肉、炸肉等,无论是室外放置还是冰箱冷藏,食用之前必须彻底加热。
“疫情防控期间,大家要杜绝食用野生动物,尽量不做凉拌菜,不生食海产品;慎重选择卤菜凉拼、四季豆、野生菌等高风险食品,老年人、幼儿、孕妇及抵抗力较弱人群更要注意。在家自己做饭时,应勤洗手,肉蛋禽和水产品等食材需彻底煮熟;加工食材的过程中,应使用两套刀具、砧板、盛放容器,做到生熟分开,保持食物新鲜卫生。”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建议。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