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常德资讯>部门动态>详细内容

全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划重点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2022-01-04 08:00 来源:常德晚报 作者:韩冬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标准

呵护心灵,护航成长。日前,中共澳门金沙博彩娱乐平台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该《意见》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以及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完善等方面划出重点,确保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构建起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工作体系和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工作新格局。

优化课程设置。全市中小学校统筹利用综合实践课、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的课时落实每两周1课时的心理健康课,任何学校不得削减或挤占,专职教师不得改任或兼任其他学科教学。

改进教育方式。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共性问题与需求,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针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个别辅导与心理支持。中小学健康教育课以活动为主,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情境涉及、问题辨析、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

加强条件保障。学校心理辅导室功能分区包括个别辅导室、团体活动室和办公接待区,室外设有心理信箱,建设总面积不小于45平方米,环境布置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和尊重隐私,心理辅导日常管理规范有序,呈常态化。到2022年,城区中小学校和乡镇中心学校要全面建成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并健全值班、预约、辅导、档案建设及移交等管理制度,确保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小时,有条件的学校可开通“心理健康热线”,公布心理咨询电话专线和咨询时间;对办学规模较小的学校,各地要布局建设区域性心理健康辅导中心。

强化预防干预。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危机排查,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制度。每年面向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评,推动建立“一生一策”心理成长档案;加强新生群体心理适应帮扶和春季、毕业季、考试季等特殊节点的危机排查,建立“一人一案”危机干预制度。中小学全面建立“宿舍、班级、年级、学校”四级预警体系,建立早期发现机制。积极推进学生心理健康志愿者队伍建设,有条件的团支部设心理委员,构建精准识别、全员参与、动态监测、各级联动的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体系。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引导家庭积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有效防范心理极端事件的发生。

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专业化

配齐教师队伍。各地各校要通过招聘、转岗、交流的方式加快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备,2022年底,各地在现有中小学学校总编制内,原则上按师生比不低于1:1000为所有城区中小学校和乡镇中心学校配齐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因办学规模较小,未配备专(兼)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乡村学校,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该乡镇区域内的中心学校心理教师兼任,确保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全覆盖。

健全培训体系。中小学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每年接受不低于40学时的专业培训,或参加至少2次省级以上主管部门及二级以上心理学专业学术团体召开的学术会议。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接受不低于20学时的专业培训,分管校长、政教主任、德育干事、班主任、团委书记及少先队辅导员等不低于10学时,学科教师不低于4学时。

完善激励机制。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政策,正常工作量计算和工资待遇不低于班主任,计班主任工作年限。加大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职称评聘方面的倾斜力度,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个体与团体心理辅导、培育学生心育社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专题讲座以及对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等工作,全面纳入教学考核评价、职称评聘的成果认定或学术性评价内容。继续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

注重教学教研。依托澳门金沙博彩娱乐平台教育科学研究院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指导机构,统筹开展全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业务指导。持续加大“心理名师”工作室建设力度,建立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2024年底前,完成50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课、50个优秀心理辅导案例等课程资源开发工作。各地要择优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并选配一定数量兼职教研员,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讨活动。

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更完善

强化部门职责。编制部门配合教育部门,指导学校在编制总量内统筹合理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发展改革部门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十四五”有关教育专项规划。财政部门按年生均10元的标准单列心理健康教育经费,支持中小学开展心理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制定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招聘和职称评聘政策。卫生健康部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医疗资源的供给,加强政策引导。宣传部门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文明城市、文明校园创建的重要内容,协同医教部门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教育。科技部门加强心理健康科技攻关并推动成果转化。民政部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和推动城乡社区组织、社会工作者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牵头建好“儿童之家”,切实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加强监管,对未经许可擅自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机构依法吊销营业执照。共青团加强对学校团学干部、少先队辅导员的心理健康培训,开展公益性学生心理辅导活动,加强“12355”热线心理咨询团队力量。妇联积极提升家长及监护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并为困境儿童家庭提供帮助。

拓宽服务渠道。各地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自资源优势,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促进工作。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立心理辅导室或社会工作站,提供公益性学生心理疏导和家庭教育指导。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要面向中小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公益讲座等。青少年宫及青少年活动中心要积极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知心屋”要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为重点提升心理健康服务能力。要把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加大政府购买力度,组建高水平的学生心理危机专家辅导团队和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团队,鼓励和引导专家学者、医务人员、高校教师、具备相关资质的社会工作者、心理专业大学生、志愿者等加入,定期为学生开展科普宣传、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专业服务和志愿服务。

提升服务能力。要加大政策引导,推动儿童专科医院、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等开设精神(心理)科;鼓励有条件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提供儿童青少年门诊和住院诊疗服务;发挥各级医卫和教育部门的协同优势,推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与学校共享心理健康服务资源,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宣传和心理援助,推进学校、家庭和医疗机构信息共享,到2022年底,实现所有城区中小学校和乡镇中心学校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绿色通道”。

终审:晏紫卉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晏紫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