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的中国年
2月8日,农历腊月廿九,雪后初霁。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留学生公寓楼前的串串红灯笼在一片银装素裹中显得格外喜庆。8时许,留学生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公寓来到学生第二食堂。此刻,食堂贴上了窗花,6张圆桌上摆好了水果拼盘。
“汉语听力考试现在开始……”主持人的开场白引来一阵哄笑。现场来自俄罗斯、蒙古、土耳其、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的56名留学生,参加的是“留学常职的中国年”活动。当天聚会的主题是听听中国春节的故事,尝尝中国春节的味道。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就在2023年12月22日,春节被正式确定为联合国假日……”活动第一个环节——讲解春节的传统习俗。
新春扫尘、舞龙、拜年……国际教育学院的老师提前准备好一张张注有汉语拼音的词条,邀请留学生读一读、做一做,然后逐一普及——“尘”与“陈”谐音,所以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龙是传说中的吉祥物,据说能够在天上呼风唤雨,也能为人间祈福消灾;大年初一的早上,大人小孩穿上新衣,走亲访友,抱拳拱手,相互拜年问好……
了解到写“福”字的内涵,留学生们饶有兴致地研究起台面上的毛笔,跃跃欲试。尼日尔留学生黄宁在常德过了4个春节,毛笔对她来说并不陌生,她热心地教新来的小伙伴握笔、蘸墨、书写,随后故弄玄虚地将“福”字倒拿着吆喝同学拍照,嘴里念念有词:“这是福到了!”
当饺子馅料和饺子皮端上桌,各种形态的饺子秀上演了。留学生们将调好的肉馅放到面皮上,然后对折,一下一下将面皮捏拢,一个耳朵形状的饺子就包好了。还有的留学生按照家乡的习俗包出元宝形状的饺子。从包饺子到煮饺子,在饺子的氤氲香气间,师生一边品尝一边谈笑。摩洛哥的艾诗取下面纱,尝了一口饺子,双眸中闪着光,不由得给自己和同伴点赞。
音乐声响起,塔吉克斯坦的5名男生跳起民族舞蹈,大家围聚着用手机拍摄。一位给自己取名“于石”的男生跳得很专注,一旁的老师介绍,他学习一样专注,才来一个学期,汉语水平突飞猛进,日常交流无障碍。“第一次在中国过春节,非常开心,遇见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于石兴奋地说。
近年来,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开展“走读中国”文化研学活动,在“行走的文化课堂”里让留学生读懂中国、了解中国。寒假期间,留学生们曾游学石门县逸迩阁书院,一场活字印刷体验活动让大家开了眼界。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