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常德资讯>常德要闻>详细内容

全国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常德四处上榜!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2024-03-03 07:51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裴维维 李紫莹 孙宁思

日前,2023年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评选结果出炉,常德四处公共文化空间获奖。石门县文化馆、石门县夹山镇福田农耕文化馆、石门县图书馆阶梯阅览室获“优秀公共文化空间案例奖”;常德博物馆获“网络人气奖”。

大赛于2023年8月15日启动,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和上海市民文化节指导委员会共同指导,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主办,通过持续发现和推出一批“美”“好”“新”的公共文化空间创新案例,探索新型公共文化供给提升城市品质的实践路径,以美好空间赋能美好生活,提升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大赛设置空间类、运营类、设计类等奖项,全国11个省(市)的1605个文化空间参加评选。

石门县文化馆设有数字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览馆、多功能排练厅、录音棚、小型演艺剧场、鼓书生态保护区传习基地、各艺术门类辅导教室等,融合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承担全县群众文化活动开展、艺术普及、非遗传承展示、数字文化体验、艺术考级等功能。2022年1月,该馆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化馆”。

石门县入选的两处基层文化空间各具特色。夹山镇福田农耕文化馆位于杨坪社区陶家岗屋场。夹山一带原称“福田”,是石门“粮仓”、南乡起义策源地。馆名取为“福田”,缘于“福田”,取意“孕育幸福的田野”。馆中所藏所展,贯穿“福田”古今,分为“千年农耕”“红色土地”“社区变迁”3个展览篇章,体现出历史的印记、文化的积淀。石门县图书馆阶梯阅览室外观造型现代新颖,采用钢架铺垫成阶梯式,现有文史类、文学类、自然科学类、艺术类、养成教育类等藏书36515册,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常德博物馆是湘西北地区一家大型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各项配套设施完善。馆内展陈以“德行千载,史蕴常德”为主题,包括基本陈列“常德历史”,专题展“常德根艺”“常德民俗”“常德名人”“常德名胜”,全面展现了常德本土的历史文化。截至2022年底,该馆整理入藏的藏品有12875件(套),其中一级文物83件(套)、二级文物515件(套)、三级文物1052件(套)。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是指通过社会化合作的方式设立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都将着力构筑公共文化新型空间作为新时期公共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

相关链接——

近年来,常德加快了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进度,基本建成了以市级文化设施为龙头,县级文化设施为骨干,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全市有一级文化馆、图书馆5个,二级文化馆、图书馆14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71个,1478个金沙博彩村和730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率达到100%,并持续深化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县域内设置文化馆、图书馆分馆数量已分别达到161个和177个。立足各地特点,常德不断优化基层文化资源的配置,打造了一批有特色、有品位、“小而美”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河街城市书房”“车胤城市书房”“汉香书吧”等近20家新型阅读空间相继建成,丹洲乡“艺丹沅”文艺部落被评为全省“2023年文旅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优秀空间”,津市市新洲镇综合文化站等14个基层文化阵地被评为全省“最美潇湘文化阵地”。

终审:陈丽宇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陈丽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