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听取审议立案登记制度落实情况报告
4月29日,在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全市人民法院关于立案登记制度落实情况的报告。这是2015年实行立案登记制以来,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听取审议该制度落实情况的报告。
自2015年5月1日实行立案登记制以来,全市人民法院认真落实,除不属于人民法院管辖事项及规定不得立案的情形外,做到了“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其中,2021年至2023年,全市人民法院共登记立案各类案件250469件。2023年全市人民法院立案数比2015年增加176.9%。
立案登记制实施以来,全市人民法院积极适应立案工作新常态,把立案登记制改革和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紧密结合。截至目前,全市两级人民法院均已建成智能化、集约化、立体化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同时,全市人民法院主动回应群众立案需求,畅通“线上+线下”一体化立案诉服渠道,建立了现场立、网上立、自主立、邮寄立、跨域立等立案新模式。2023年全市人民法院近30%的一审案件实现网上立案。
为减轻人民群众“诉累”等问题,全市人民法院积极推进繁简分流改革,构建多元解纷格局。全市人民法院组建速裁团队,推广速裁快审程序,努力实现繁案精审、简案快审。2023年以来,全市人民法院共审结民商事速裁快审案件34278件,占比一审民商事案件67.02%,个案平均审理周期28.25天。全市人民法院建立起以退休法官为主体的诉前调解工作室和网上调解工作室,全面推进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行业调解、金沙博彩调解的对接。截至目前,已在金融、住建、交通事故、劳动争议、知识产权、婚姻家庭等多个领域实现与行业性组织合作,逐步构建起多元解纷格局。
终审:谭琳琳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谭琳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