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区域协调共进要出“实招”
区域协调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市委八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共进攻坚,把握全局与一域、城市与农村的关系,走好区域共兴、城乡融合的协调发展之路。全市上下要按照全会部署要求,坚持全面融入区域发展大战略、全面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全面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为锚定“三个高地”、推进“二次创业”注入强劲动力。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是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现实需要。“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我们要深刻把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让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重要一极的常德,在区域协调共进攻坚行动中有方向、有方法、有作为。
推进区域协调共进,要在加快融入长株潭都市圈上出实招。都市圈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长株潭都市圈则是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主力成员、重要一核。我们要主动对接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在推进产业差异化协同配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资源共建共享上下功夫,改造提升轻工纺织、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文化旅游四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数字产业、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制造三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交通项目建设,打造长常“一小时通勤圈”,探索与长沙市学校组建教育联盟等,积极寻找合作机遇,更加主动融入长株潭都市圈,与长株潭三市同向而行、同频共振、共赢发展。
推进区域协调共进,要在打造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重要一极上出实招。前不久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政协主席联席会议第六次会议在常德成功举办,“四市一区”携手“常德共识”,将和声同调推进湖区生态、文化、科技、旅游等全面融合。常德作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战场之一,要着力抓好洞庭湖生态疏浚、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持续推进长江十年禁渔,推动绿色品牌、滨水产业、港口经济发展,建设一批省级以上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在大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走在前列、干在实处。
推进区域协调共进,要在做优做强做大县域经济上出实招。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不能简单要求各地在经济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而是要因地制宜、分工合作、协同发展。我们要支持各县市区走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路子,围绕县域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发展“一主一特”县域产业,推动县域经济争先进位,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改造燃气、供水、排水等老化管网,引导交通、通讯、供水等基础设施向集镇延伸,带动打造一批特色小镇、产业强镇,加快形成特色化差异化县域经济发展格局,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进区域协调共进,要在加快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上出实招。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的内在要求,补短板、强弱项的过程也是激发潜能、释放活力的过程。我们要把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着力重点,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便利化、可及性,如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功能布局,积极构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加快推进农村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建设,打造“桃花源里和美湘村”等,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激发全市发展潜力活力,加快形成以城带乡、协调互促、共同繁荣的发展新格局。
一张图、一盘棋、一股劲,协调发展正在沅澧大地上澎湃激荡。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的部署要求,发挥各地优势、形成整体合力,加快形成区域协调共进新局面,为常德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坚定前行蓄势增效。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