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常德资讯>常德要闻>详细内容

写好“美好生活”的时代答卷

——学习贯彻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系列评论之七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2024-06-09 07:44 来源:常德日报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要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发展中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市委八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上,“不断满足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被着重提出,人民群众的“幸福梦”成为我市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议题。

什么是“美好生活”?在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回答。从解决温饱迈向全面小康之后,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民主、法治、公平、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群众的“幸福梦”就是政府工作的“方向盘”,过去我们在民生实事方面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接下来要持续聚焦群众的“身边事”,推动各项惠民政策落地见效,构建安全宜居的生活环境,让人民群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让文化繁荣为“美好生活”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供给。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需要物质的丰沛和精神的富足。我市历史悠久,非遗资源丰富,目前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1个。我们要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下乡活动,提高公共文化场馆的服务水平;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生态游、康养游、体育游、研学游等多种业态;做好旅游景区和文化公园的升级,让更多优质的文旅产品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享得到的“身边美事”。

让社会公平为“美好生活”提供更加全面的兜底保障。2023年,我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7万人,新增公办学(园)位7760个,拥有卫生机构5122个、体育场地9276个,2.2万城镇居民和11万农村居民获得了政府最低生活保障。这一串串数字,折射出政府对民生的重视。民生,一头牵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党的政策,我市将继续推动民生工程提质升级,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打造城乡“15分钟服务圈”,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救助等方面推出更多务实的新举措。

让绿色生态为“美好生活”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产品。绿色是“美好生活”的题中之义,是“好生活”向“美生活”升级的必要前提。青山绿水好空气是常德的环境优势,2023年市城区空气质量达标率87.1%,柳叶湖、毛里湖、穿紫河成为“碧水”的代表之作,是市民和游客度假休闲的重要选择。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之基,我们要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一湖两水”为重点深化生态环境系统治理,严格落实林长制、河湖长制和田长制,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推动产业、能源、交通结构等向绿色低碳转型。

让社会治理为“美好生活”提供更加坚固的安全网络。智能化让社会治理迈入了现代化时代,我市的综治民调和平安建设考核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2023年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评价达到95.37分。好成绩也是高起点,我市将在推进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整治、加强各类违法犯罪的源头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常德等方面持续发力,实现人民群众生活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深刻转变。

终审:谭琳琳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谭琳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