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常德资讯>常德要闻>详细内容

种粮大户娄言明的责任与担当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2020-03-15 07:48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龚兴建 钟勇

5台旋耕机打破田野的沉寂,开足马力耕耘在春水田间。3月13日一大早,桃源县种粮大户娄言明备耕2000亩早稻生产,自驾一台旋耕机,率队拉开了首轮翻耕序幕。

今年48岁的娄言明原是一名屠夫。2008年,他眼见不少农户因外出务工、种粮效益低下等原因造成大量田地抛荒而心痛不已,毅然决定重操种粮旧业。

要种田就搞规模种植。娄言明家只承包2.5亩水田,他嫌太少,当年流转耕地150亩,以后逐年增加,至今累计流转3200多亩,成为全县最大的种粮户。

几千亩耕地在手,如何种出效益?娄言明首先想到了机械化作业的力量。“添置农机设备我舍得花钱。”他一五一十地向记者介绍:买了5台旋耕机,每台每天可耕田30亩左右;购入9台收割机,每台每天可收割30多亩;添了4组风干机,每天可风干稻谷120吨;买了4架无人机用于打药杀虫……

“过几天,我准备投50多万元买3台抛秧机。”娄言明掐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往人工抛秧,每个人一天只能抛两三亩,每亩成本上百元,可疏密质量还下能保证。如果实行抛秧机作业,一台机器每天可抛六七十亩,每亩成本只有50元左右,质量也能得到确保。

置身育秧工厂,目睹一台台整装待发的催芽机,放眼一个个银装素裹的保温育秧大棚,记者见证了机械化育秧的神奇魅力。浸种、催芽、育秧,娄言明已采用了全自动机械化。多年前,娄言明便承包了一家育秧工厂。该工厂坐落于娄言明所在的陬市镇三里铺村,由县农口部门投资500多万元兴建,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在这里,种谷浸种10多个小时后就可出芽,3天后进入保温育秧大棚,芽儿在大棚里精心呵护20天后就可下田抛秧。

规模化种植,机械化作业,精细化管理,娄言明成为全县种粮效益最好的大户,种双季,每亩平均纯收入在300元左右,种单季,每亩可获纯收入200元以上。2018年,娄言明获全省粮食生产特大户奖,奖励资金100万元。

娄言明种粮,让昔日大量荒芜的农田地力尽显,也让许多周边群众实现了就近就业。这些年来,娄言明每年支付的劳务工资都在100万元以上。

倍尝机械化作业的甜头,娄言明要把这份甜蜜与众人分享。2013年9月,他牵头发起,成立了桃源县丰佳农机专业作业合作社,他担起了理事长之职。合作社视推广、应用水稻生产机械化作业为己任,娄言明以自有的机械设备为主力,整合当地农机资源,让农机在广袤的田园尽展身手。每年,合作社实施农机服务的农田面积达万亩。

今年春耕大忙时节,娄言明比往年同期更加忙碌。去年,娄言明种植双季稻1500亩,今年,他将种植面积增加到2000亩。他说,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特殊年份,他要打破常规,多打粮食,为国家粮食安全尽一份责。

记者走进育秧工厂,但见价值10多万元、1.5万公斤的稻种整齐堆放催芽实。800多平方米的储粮仓库如今已被肥料占据,价值33万多元的120多吨复合肥、尿素堆得像座小山。

娄言明一幕幕扎实备耕的情景映入记者眼帘,记者脑海仿佛浮现了一幅稻花飘香的丰收画卷。

(责任编辑:孙佳欢)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