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金沙博彩娱乐平台脱贫攻坚摄影作品展播(第五期)
桃源县茶庵铺镇松阳坪村 2020.6.15郭道义 曹儒国 许山海 周桂成/摄
万亩茶海,茶韵飘香醉人心。作为茶叶重镇,茶庵铺道路两旁翠绿的茶园连绵成片,茶叶种植面积达7万亩。“我爷爷的爷爷那辈就开始种茶了,茶叶是我们的主要收入。”村民李雪红说,家里4亩茶园年收入就有2万多元,自己农闲时也在茶叶加工企业务工,不仅有工资,年底还有分红、奖金。
桃源县盘塘镇朱家港村 2020.6.15 周桂成 郭道义 曹儒国/摄
烟叶产业已经成为盘塘镇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曾经“家无余粮”的高镜英和妻子张芹舫精心培育烟叶12亩,家庭年收入达到5万多元,2018年顺利脱贫。“我们村的烟叶是订单生产,技术、销路都不愁,每亩收入少说也有三四千元。”张芹舫高兴地说。
桃源县架桥镇黄龙村 2020.6.15 许山海/摄
果香飘千里,杨梅成了“致富果”。今年63岁的余春芳是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村里的陈氏梅园山庄务工,同时还将家里自产的蔬菜卖给山庄,年收入三四万元,已于2016年顺利脱贫。“现在不需要到镇上务工,家门口就有不错的收入。”正在摘杨梅的余春芳笑得合不拢嘴。
桃源县架桥镇先锋村 2020.6.15 许山海/摄
扶贫先扶志,巧手修出脱贫路。今年63岁的黄国华曾因妻子被诊断为重度精神残疾后对生活失去了信心,驻村干部多次上门对他进行开导,从“心”入手,激发其脱贫致富的信心。2017年,他凭着勤劳的双手和危房改造的好政策,全家搬进了新房子,还在家门口办起了小型修理厂,有了稳定的收入。
桃源县盘塘镇朱家港村 2020.6.15 许山海 郭道义/摄
大棚之下收获满满。在朱家港村的烤房旁,成片的蔬菜大棚里种着豆角、哈密瓜、圣女果、秋葵等蔬菜水果,今年68岁的沈国初说:“我们的大棚每年12月中旬到第二年3月中旬培育烟苗,3月中旬到4月中旬培育早稻秧苗,4月到12月种植蔬菜水果。”管理五个大棚的他一年下来收获满满。
桃源县杨溪桥镇沙堤村 2020.6.15 郭道义/摄
小棚棚种出大产业。在排列有序的简易大棚内,整齐地堆放着一排排的菌棒,菌棒上破袋而出的鲜菇煞是喜人。菌棚的主人张俊松曾在2015年确诊为肝癌,举债治病的他成了全村最困难的贫困户。“不能给政府添负担,脱贫就意味着汗水和付出。”随着身体的逐渐好转,他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悉心培育茶树菇、平菇、榆黄菇等八大品种,一年毛利润达5万元以上,2019年顺利脱贫。
桃源县杨溪桥镇昌和新村 2020.6.15 许山海/摄
易地搬迁拔穷根,安家脱贫感党恩。昌和新村是桃源县规模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点之一,离集镇不到500米,周围还有学校、商店、卫生室和集市。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朱金翠从以前居住的老旧木房搬过来后,一家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说:“特别感谢党和政府,以前做梦也没想到能住进这么好的房子。”
桃源县沙坪镇赛阳村 2020.6.16 许山海 郭道义/摄
乌云界内仙女湖,蓝莓枇杷能致富。唐国军、张立元正在编制花桥,为园区旅游活动做准备。六月正是蓝莓成熟时,采摘后的蓝莓主要卖给游客。今年57岁的宋香玉一边采摘新鲜的蓝莓一边乐呵呵地说:“现在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而且这蓝莓吃了对身体好,我也可喜欢吃了。”
桃源县沙坪镇西溪村 2020.6.16 郭道义 许山海/摄
做好“竹”文章,脱贫道路越走越宽。西溪村在桃源县人民银行、乌云界保护区管理局等扶贫后盾单位的支持下,依托楠竹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做活做好“竹”文章。在竹制品加工厂,今年52岁的陈冬翠正在用心编织,丈夫腰间盘突出不能干重活,她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在这里干活很方便,也能照顾好家里的事情。”家门口就业的她有了稳定收入,2019年顺利脱贫。
(责任编辑:晏紫卉)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