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有妙招 不给城乡“添堵”
什么是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对于垃圾的分类,你分得清吗?
近年来,全国上下掀起“垃圾分类”热潮,对垃圾进行有序地分类,不仅能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还能变废为宝,产生经济效益。市生态环境局桃源分局的文懿缙委员调查发现,尽管我市收集处理城乡垃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仍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够到位、分类意识不够强、资金保障不够充足、收集营运环节衔接不够顺畅、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
“该分不分、先分后混,这种尴尬的局面经常出现。”文懿缙认为,我市绝大部分农村及城市小区的前期规划,没有把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处理系统配套设施建设列入规划,没有从资源回收利用、保护环境角度出台激励扶持政策,多数地方也没有建立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
“另外许多居民将垃圾分类工作看作是简单的废品回收,意识不到其产生的经济、环境效益。”文懿缙说,就管理体制而言,市级层面主管部门比较清晰,但市级以下各地情况就所有不同,有的地方有专业机构,有的没有。
为此,文懿缙提交了《关于有序推进城乡垃圾分类处置的提案》。他建议,可以借鉴我国10多年的试点实践和国际先进垃圾分类处置经验,确定一种或几种适合我市的垃圾分类处置工艺路线和技术标准;落实垃圾处理收费政策,如按照每户用水量收取相应垃圾处理费等,同时适当提高物业费标准;出台城乡环卫和垃圾资源利用规划,加强对各地环境卫生专项规划督查;规范分类垃圾处置系统建设,特别是对于电池、电子产品、制药废弃物等危险固废分类处置进行统一规划;充分利用报纸、电视、街头橱窗、LED屏等传媒空间宣传垃圾分类常识,让群众有更多机会接触垃圾分类知识;政府层面强力推行净菜进城、限制过度包装、限塑令等政策,将垃圾分类具体工作任务落实到各相关部门,系统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责任编辑:晏紫卉)
终审:晏紫卉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