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常德资讯>常德要闻>详细内容

【就地过年 暖在身边】一碗饺子解乡愁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2021-02-14 08:57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江一舟/文 罗蜀成 拍摄/剪辑

 

  大年初二上午11时许,武陵区丹阳街道紫桥社区内的“正宗东北饺子馆”没有一个客人。31岁的老板娘马媛媛一边逗小女儿玩耍,一边陪大女儿写寒假作业,丈夫田宇在后厨备菜。这时,放在桌上的手机发出微信提示音,马媛媛拿起手机点开语音。“姐,过年好!店里现在营业不?我想吃饺子了。”

  这是马媛媛一家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来常德开“饺子馆”的第7年,店里面积不算大,有一个包间、6个四人桌。她负责接待、收银,丈夫负责调制涮羊肉的锅底和准备肉卷,婆婆负责备菜,还有一位从家乡请来的“大师傅”,全员都是东北人。这家店不光有纯手工包得大饺子,还有铜锅涮羊肉、酱大骨、锅包肉、凉拌拉皮、铁锅炖鸡、酸菜炖粉条、地三鲜、炸蚕蛹等特色菜,都是地地道道的东北味。

  “来我们这吃饭的有常德人,也有东北人,大部分都是熟客。”马媛媛说,许多人冲着店名走进来尝鲜,她迎上来只要问一句“整(zěng)点儿啥?”大家就都会心一笑,“可能我的东北话让他们安心了呗!”马媛媛一家非常清楚自家小店的卖点就是“正宗东北味”,所以决定菜品质量的原材料,如土豆淀粉、酸菜、面粉、粉条等,都是家人从齐齐哈尔寄过来的。

  去年春节,饺子馆开到腊月二十四就打烊了,一家人开着车历时三天,穿越近3000公里回老家过年。小女儿从没见过齐膝深的大雪,和老家的一群孩子滑雪、打雪仗,玩得可开心了。今年,全家人本打算也回趟黑龙江,但看到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商量了一番决定响应号召就地过年,等到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再回去。

  “不光是我们一家这样,好多常来店里吃饭的东北人也跟我们一样,留在常德过年。”有些顾客经常来店里吃东西,一来二去就和马媛媛一家建立了朋友关系,听说他们今年不回老家,便提出“店里能不能不打烊,过年的时候还能在你家吃点正宗家乡菜。”

  刚刚给马媛媛发来微信语音的顾客小月就是其中之一。小月是黑龙江人,虽然在常德生活多年,但一口乡音未改。她是一名新手妈妈,考虑到眼下带孩子过回老家过年的疫情风险,也留在常德过年了。小月说,不论是年三十,还是一切重要或不重要的节日里,北方饭桌上,总少不了热腾腾的饺子。“平时不觉得有啥,一到年节,就特别想吃家乡菜。”这不,大年初二,小月给马媛媛发来了订单。

  马媛媛冲着后厨报了菜单,锅包肉、拉皮、凉拌三丝、饺子。随着田宇一声答应,后厨炉灶的鼓风机开始“轰轰”作响。

  马媛媛说,“希望这些地道的东北菜,能弥补老乡们不能回家过年的遗憾。”


终审:胡欢欢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