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常德资讯>常德要闻>详细内容

社会关爱让残疾男子不孤独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2021-02-21 07:48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夏孟琦 武大为

如果不是要接受采访,苟德友应该和往常一样,出现在共享单车的废旧车回收场里拆卸可用零件。1月27日,记者走进武陵区河洑镇岩桥社区苟德友的家。他身着工装,仿佛时刻准备投入他的工作。小三间的平房虽然简易,但厨房、卫生间、卧室、客厅设施齐备,干净整洁。见到我们到来,他忙摆桌子、端茶、倒水,像招待贵客一样招呼我们落座。如果不近距离接触,人们不会发现这个高高大大的男子其实是位残疾人士。虽然交流起来有些障碍,但苟德友却十分健谈。如今43岁的他一个人生活,脸上毫无愁云惨雾,倒是一脸坦然,内心更是充满感恩。

“在老家的时候,街坊邻居都说我长得帅又聪明!”苟德友给我们看微信里的照片。他年轻时候的照片,不仅英姿飒爽,还有些郭富城的影子。为了追求爱情,2002年,他从四川南充来到了常德。本来,他的人生也朝着大多数人向往的美好方向前行,可惜一场大病改变了一切。2006年,做完右侧视听神经瘤的两次切除手术后,他的听力、视力严重受损,语言表达能力大不如前,容貌发生变化,生活的变故也随之而来。外地人、离异、残疾、患病,这些标签足以把一个中年人困成一座孤岛。

2014年,岩桥社区在调研走访中评测了苟德友的情况后,将他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驻村工作队、社区两委、帮扶干部的帮扶下,他享受了低保兜底、医疗救助、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贫困户帮扶结对等政策,还加入阳光雨露水稻种植合作社和佳斌食用菌专业种植合作社,享受扶贫分红。在采访中,苟德友特别提到要感谢一个人,那就是他的结对帮扶人——武陵区政府办的万怡。“那个电烤火桌就是她送来的,很贵呢!”苟德友说,万怡不仅十分关心他的生活,更鼓励他勇于面对生活的不幸。

正是这些来自陌生人的帮助和温暖,让乐观要强的苟德友意识到,自己站起来、走出去才是出路。身体情况好转后,他不等不靠,不给政府添麻烦,积极主动就业。一年后,他就已经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光荣脱贫,并在社区的帮助下解决了住房问题。

两年前,苟德友成了共享单车的区域调度员,每天开着小货车负责区域内单车的调配。其间发生了一起交通意外事故,也是社区多方筹措给他解决了医疗费。现在,他不再调配车辆,而是每天骑着摩托车往返30多公里到芦荻山乡境内的回收场工作,月收入可达2500元左右。2020年,苟德友被评为社区“自立自强脱贫户”。

苟德友每年都会回老家过年,过完年再回常德。但去年和今年都因为疫情原因放弃了回老家。

然而,苟德友并不孤独。社会大家庭给予这位“外乡人”源源不断的关爱和善意,他已经真正把常德当成了自己的家乡。


(责任编辑:谭琳琳)

终审:谭琳琳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