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连续18年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产管并举”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3月1日至9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工作人员分三路,对全市9个区县(市)开展2021年度第一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共抽取450批次果蔬农产品。近年来,我市认真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省级例行监测合格率蔬菜为98.8%、水果和茶叶均为100%、畜禽和水产品均为99%,均高于97%的省定考核指标,且居全省前列,连续18年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我市健全市、县、乡、村、组五级监管网络,以及以市级检测机构为龙头、县级检测中心为骨干、乡镇检测室为基础、基地速测点为补充的农产品质检体系。汉寿、津市检测机构2020年通过“双认证”,8家中央投资县级检测机构“双认证”累计达6家,通过率75%,远高全省平均水平。101个乡镇更新了检测设备,145家生产主体配备了检测设备。重点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农产品“身份证”管理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应用工作,370家主体1271个产品纳入农产品“身份证”管理并赋码标识,1089家主体纳入国家平台管理,1564家蔬菜、水果、畜禽、禽蛋、水产生产主体实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织牢安全网。
与此同时,以常德香米、常德红茶等区域公用品牌为重点,大力推进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新制修订地方标准18项、团体标准45项,农业技术规范累计达686项。主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率均达80%以上。按照一个产业一批合作社要求,发展农民合作社7231家、带动农户44万户,按照品种、投入品、技术规范、品牌、包装、销售“六统一”模式,开展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588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66家、国家级龙头企业6家,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标准+基地”模式,把分散的小生产纳入工业化生产标准体系中。以“两品一标”基地、“三园两场”、特色产业园和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为重点,新建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30个,面积37万多亩,累计达260多个、250多万亩。新增“两品一标”产品114个,有效数达到310个。
此外,全市还加大基地合理用药、遵守安全间隔期休药期、建立生产档案、自律性检测等方面巡查力度,每季农产品巡查不少于3至4次。市县两级监测农产品合格率均为99%以上。对不合格农产品进行处置,其中立案2起。大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利剑”行动和“百日”行动,全市出动监管执法人员12604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主体7687家次,立案查处32起,移送司法1起。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