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不停机的实验室“侦察兵”
“有一例样本需要复核,请速检!”
7月27日23时许,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市疾控中心值班室夜晚的平静。
这个电话,来自武陵区疾控中心。当晚,他们对3名新冠肺炎感染者密切接触者进行了核酸采样。
疫情就是命令。
去年参与援鄂的市疾控中心检验科检验人员程思杰接到指令,立马穿上厚重的隔离服和防护服,和同事兰琦杰一起进入密闭的实验室。
没想到,他们就此拉开了我市阻击德尔塔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的序幕。
加样、提取、点样、扩增、分析,完成一系列检测程序后,7月28日凌晨2时30分,确认有一份样本检测结果为阳性。
这是一场遭遇战。
作为发现病毒的最前沿,检验人员理所当然地成为阻击战的“侦察兵”,他们要从若干个核酸样本中发现德尔塔变异病毒,为后方完成阻击提供最可靠的依据。
当日凌晨,市民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市疾控中心检验科迅速完成人员集结,按照每天四班排班,启动24小时“不停机”工作模式。
无论白天黑夜,一有标本,检验人员就得穿着沉闷的防护服进入实验室。
作为我市最早具备核酸检测资质的实验室,为打赢本轮疫情防控阻击战,我市实行提级复检,对于高风险人群、隔离人群及重点人群,均实行多采多检,所有样品均由市疾控中心进行复核。
为了尽快对所采阳性样本进行基因排序溯源,7月28日清晨6时,市疾控中心检验科副科长曾小元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将阳性标本送往长沙。炎炎烈日,往返6个小时的车程,其间,曾小元不能吃饭、喝水、上厕所。
每次回到常德,曾小元脸色苍白、嘴角麻木,吃饭都失去了味觉。然而,当记者问她怕不怕时,她却说:“不怕!”因为,比起去年未知的恐惧,今天她至少明白了危险所在。
都为平常人,恐惧其实在所难免。为确保安全,曾小元自从承担送样工作后,便将80多岁的父母委托给亲戚照顾,偶尔回家吃饭,也是分餐分筷。
实验室是26℃恒温,检验人员连续工作出来,都是大汗淋漓,有的连手都被汗水浸泡得又白又皱。
“专心检验的时候其实感觉不到疲惫,等待复核样本的时候才是最难熬的。”8月3日晚上,忙到深夜的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副科长邓海斌准备下班时,接到某地有需要复核样本的电话,来不急多想,一边做准备工作,一边焦急地等待。
凌晨3时,样本送到了实验室,邓海斌立刻开始检验,第二天早上7时多,邓海斌得出复核结果为阴性,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紧张的情绪顿时松懈下来。“只要能守护市民的安全,这样的辛苦就是值得的。”邓海斌告诉记者。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