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常德资讯>常德要闻>详细内容

在常德的外地人 就地过年也温馨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2022-02-04 07:34 来源:常德日报客户端•常德融媒   作者:曾兰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春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回家乡与亲人团聚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但也有不少在常德工作和生活的外地人为降低疫情传播风险,他们云端团聚、线上传情,选择留在“第二故乡”感受温情年味。

 齐齐哈尔李老师: 做一桌东北菜 过个有东北味的南方年

肉皮冻、锅包肉、东北大拉皮、小鸡炖蘑菇、饺子.......虎年正月初一,来自东北齐齐哈尔的李老师把香气扑鼻的家乡菜端上饭桌,一家人边吃边聊,气氛融洽又快乐。李老师是湖南文理学院的一名大学老师,虽然她已经在常德工作了十多年,但因为和丈夫都是东北人,几乎每年过年都会千里迢迢返回东北老家。今年,她和家人一致决定留在常德过年。

李老师一家围坐的小桌子上满满都是东北特色菜


姥姥包的东北馅饺子也有常德的年味儿

“如果要回东北,我们得先坐火车到北京中转,再坐飞机到天津中转。”李老师告诉记者,自己的母亲在常德帮着照顾孩子,父亲一个人在东北的姑姑家过年。她表示,虽然全家都很想回去,也希望父亲能来常德,但过年人流量太大,路途遥远,一路折腾不说,关键是中转地太多,不利于疫情防控。为此,她说服父亲留在东北,自己则和丈夫、孩子、母亲留在了常德过年。

留在常德过年的东北小朋友

为了缓解对家乡的思念,她做了一桌子的东北菜,还包了孩子们爱吃的韭菜虾仁馅饺子。春节期间,他们宅在家里唠嗑、和父亲微信视频、和远在东北的亲戚朋友“云端”团聚。

“东北过年,除了吃饭,也就是走走亲戚串串门,其实在南方过年也别有一番味道。”她打算等天气转晴,就带孩子们去常德柳叶湖、老西门等地转转,顺便喝一喝擂茶,她笑着说:比起东北,常德更温暖,也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值得带家人去“打卡”。

邵阳石奶奶:打球下棋 在运动中过个健康年

来自邵阳的石奶奶因为儿子儿媳都在常德工作,为了减轻孩子们的负担,她和老伴选择留在常德过年。她说:“过年回去虽然热闹,但假期不长,舟车劳顿,孩子们春节又要值班,压力大,要体谅年轻人的不容易,再说,也要为控制疫情做贡献,不要惹麻烦。”

不管在哪过年,贴春联的仪式不能少。

早在一个来月前,石奶奶就托人从家乡寄来了猪血丸子、栗子豆腐、漻酸菜等家乡特产,并要儿子儿媳把两个年迈的亲家接来常德一起过年。除夕夜,石奶奶一家贴对联、放烟花、打油茶(苗族特有的食物),很是温馨。春节期间,年过6旬的石奶奶还和家人一起去小区活动室打乒乓球。身体硬朗的她思维敏捷、动作灵活,打起球来和年轻人比一点都不逊色。

正在打油茶的石奶奶

打打乒乓球,在运动中过个“健康年”。

石奶奶家的新年保留项目是下象棋,益智又健康。

“除了打球,我们几个老人还和孩子们一起下象棋、做游戏、散步,活动丰富多彩。”石奶奶介绍道,以前在家乡过年,大家没事干就聚在一起喝酒、打麻将,越喝心越烦,越打越发愁。今年虽然没有回家乡,少了走亲戚的热闹劲,但家人一起锻炼身体,有说有笑,是真正过了一个“健康年”。石奶奶认为,只要一家人开开心心在一起,每天都是过新年。

四川广安唐女士:钵子菜 烤糍粑 常德的新年很韵味

常德安乡媳妇唐女士是四川广安人,时尚又酷爱美食的她,喜欢到处旅游。因为妹妹在深圳,她以往过年会选择回四川或者去深圳。今年,她和丈夫孩子们一起,留在了常德安乡过年。

热气腾腾的常德柴火钵子菜,有着浓浓的人间烟火气。

“在常德,大年三十中午吃团年饭,下午去祭祖送灯,年初一不出门,在四川大年初一讲究动步生财,要到处去串门。”介绍起在各地过年的习俗,唐女士头头是道,她告诉记者,和四川的麻辣炒菜,深圳的海鲜、烧腊相比,常德满桌热气腾腾的钵子菜,是质朴又生动的人间烟火气,这种一家人围坐一桌吃着钵子菜的新年更有韵味。

烤糍粑,是孩子们最爱的活动。

“乡里的柴火菜太好吃了,蔬菜是村民自己种的,鸡鸭鱼也是村民自己养的,原生态,很健康。”她说,虽然和深圳比起来,常德有点冷,但她很习惯在常德过年,白天大人们在家打跑胡子、“闪经”(聊天),很热闹,晚上孩子们围着火炉烤糍粑、烤红薯,看春晚,在微信群里抢红包,特别开心。

“其实,无论是回家过年,还是就地过年,都要提高防疫意识,尽量少聚集,做好自身防护。”至于为什么要选择留在常德过年,唐女士坦言她并没有刻意选择去留,而是因为丈夫是常德人,自己早已融入了这座城市,早已把常德当成了第二故乡。


终审:李念穗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李念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