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8个集中育秧主体为春耕生产打前锋
3月15日上午,澧县城头山镇,湖南锦绣千村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育秧工厂内,一批早稻种子正浸泡在水池中消毒,完成这一道工序后,种子将被送进温室催芽。该合作社副总经理宋祥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新建了3000余平方米的智能化育秧大棚,新上了一套播种流水线,为春耕集中育秧配足了装备。
我市像湖南锦绣千村农业专业合作社这样,依托种粮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培育的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主体,一共有1488个。今年春天,这些育秧主体新建了183个育秧大棚、17个智能催芽密室,新增72套自动播种流水线。
抓好集中育秧是稳定早稻面积的关键。按照省里最近明确的任务,今年我市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为882.4万亩、产量373.5万吨,其中早稻270万亩。作为粮食生产面积、产量连续19年保持全省首位的地级市,我市在任务下达之前就以稳面积、稳产量为基准,提前谋划了春耕备耕工作。
2月17日召开的市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了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强调要锚定农业强市发展目标,统筹做好粮食生产等各项工作。2月23日召开的市委农村工作会议,重申要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切实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保障种粮农民收益,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春节过后一上班,我们就摸底拟定了春播作物种植计划。”市农业农村局粮油作物科负责人陈常元介绍道,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中早39、潭两优83等6个早稻品种和正大999、康农玉999等5个玉米品种成为我市推荐的种植品种。据市农业农村局摸底掌握的情况,目前全市已备足早稻种子1450万公斤,复合肥、尿素等肥料18.3万吨,农药910吨,育秧秧盘9493.3万个,完全可满足今年春耕生产需求。与此同时,农资打假保春耕执法行动也在各地有序展开。
抓好春耕备耕,是顺应农事时令规律使然,也是坚决扛牢政治责任所需。为落实任务面积,按照要求,市委书记、市长、市委副书记和分管副市长带头联片,分别领办1个万亩以上粮食生产示范片;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联片创建粮食生产示范片;各粮食主产乡镇、村分别创建1个以上千亩、百亩示范片。压实任务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种粮效益尤为重要。今年,市、县财政计划整合投入粮食生产资金超3.4亿元,较上年增加3.7%。各县市区也根据实际情况出台措施,强化保障机制,如鼎城区制定了全年粮食生产“三奖三补”政策,主要奖励粮食生产先进单位,补助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主体等;安乡县则继续加大双季稻生产奖补力度,为实现粮食生产目标打好基础。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