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耕地“疗伤”——汉寿两举措全面提升耕地地力
近日,在汉寿县沧港镇种粮大户刘志军承包的水田里,记者赤脚踩入水田中,只见气泡直冒,而且泥土触感松软不黏脚。刘志军笑呵呵地说:“感谢县农业农村局连续八年免费给我提供绿肥种子,种绿肥第三年起,我的田里就起了变化,土变黑变松,原来翻耕比较费力,现在旋耕机都跑得好快哒,化肥比以前少用了差不多三分之一。”
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该县耕地广泛施用化肥,土壤有机质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土壤结构被破坏,保水供肥能力下降。而农民为保障农作物产量,又只能过度依赖化肥,经年累月,耕地土壤质量严重下降。
近年来,汉寿县锚定为耕地“疗伤”的目标,牢固树立耕地保护“量质并重”和“用养结合”理念,持续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在众多提升耕地地力技术措施中,该县结合县情及农民意愿,主推种植绿肥和施用有机肥两大技术措施,重塑土壤团粒结构,从而达到提升耕地质量的目的。
全县有国家、省、市、县四级耕地质量监测点共计145个。该县通过监测点土壤年度检测数据和生产情况调查,准确掌握了全县耕地质量基本情况,为全县生产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为使全县绿肥生产面积恢复性增长,县委县政府广泛号召,示范引导,带动了农户自发行动。今年,全县绿肥翻压面积达到11.97万亩。近十年来,全县绿肥种植面积以每年5000亩的速度匀速增长。种植绿肥带来的耕地土壤变化肉眼可见。截至目前,全县耕地有机质含量明显提升,土壤酸化和结构退化的问题得到显著改善。
大力推广施用有机肥是该县为遭受“创伤”的耕地“疗伤”的另一法宝。
为了引导农户施用有机肥,县委常委会通过决议,采取“购二配一”的补贴方式,解决了农户想投入又不想增加成本的痛点。2022年,全县通过配送引导施用有机肥1.52万吨,围堤湖的商品蔬菜生产基地全部“吃”上了有机肥。同时,为解决施肥人工成本高的问题,该县农业农村局组织专业合作社到江苏、浙江、山东等地考察,引入了开沟起垄施肥三位一体机,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机械的高效均匀施肥使农作物亩均增产5%—8%。汉寿县永鑫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何勇进介绍:“这几年,在政府的补贴激励下,我们买了两台施肥机,每年施用有机肥1000吨左右。几年时间里,合作社流转的近3000亩蔬菜种植基地的土壤明显变松变黑了,旋土开沟特别顺畅,而且菜的品质也上来哒。我们的白菜、莴笋、菜心等,一到长沙就被抢空,大家都晓得我们用的是有机肥。”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