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市:文明花开满城芳
9月18日,津市市汪家桥街道的10多名志愿者,来到社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推进网络安全宣传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校园、进家庭“五进”宣传活动,同时就如何防诈反诈展开宣传,提醒居民上网时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全面提高群众网络安全防范意识与防范能力。这只是津市市志愿者活动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津市市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走出了一条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群众路线。津市市现有国家级文明单位1个、省级文明单位6个、省级文明村镇2个、澳门金沙博彩娱乐平台级文明单位44个、澳门金沙博彩娱乐平台文明村(社区)50个、澳门金沙博彩娱乐平台文明(标兵)校园6个、澳门金沙博彩娱乐平台文明窗口2个。
津市市以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县(市)为契机,守正创新,在强化组织保障、强化活动引领、强化机制运行方面持续发力,有力推动了津市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走深走实。
近年来,津市市秉持资源统筹、阵地整合的理念,以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主阵地,连通文化馆、朱务善生平事迹陈列馆等场馆资源,建立起理论宣讲、养老助残、教育服务、文化文艺、体育健身5大功能平台,打通了群众精神文明建设需求的“最后一公里”。津市市各志愿者协会,广泛吸纳了退休教师、退役军人等社会力量加入志愿者队伍,现已发展志愿者1.8万余人,其中专职志愿者5178人,在政策宣传、环境保护、养老助残、公益慈善、关爱未成年人、应急救援等方面,积极开展志愿服务239次,让一抹志愿红化成满城“文明风”。在现有志愿服务队基础上,津市市分别在社区、小区成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点369个,提供赠送雨伞和药品、义务维修、义务指路等便民服务;以社区内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及流动人员为重点服务对象,按照就近方便、力所能及、持续接力、务求实效的原则,为市民们提供长期稳定、扎实有效的志愿服务。
津市市委市政府盘活闲置资源,把老卫生局闲置用房打造为居民之家,按照“科学、合理、实用、便民”的原则,对居民之家进行整体设计,内设膳食餐厅、多功能活动厅、健身房及康复训练室、图书阅览室、小型舞台、无障碍卫生间等功能区。为解决老年人、儿童、务工人员与商户业主的吃饭问题,津市市倾力打造“社区食堂”,构建“中央智慧厨房+集中就餐+社区配餐+N”自助服务体系,同时上线“津城送”点餐系统,通过社区干部报餐、志愿者上门送餐的模式,有效解决了空巢老人和高龄老人买菜难、做饭难等实际问题。实践所搭建以“社区+养老机构+志愿服务站+志愿者”的服务体系,打通服务壁垒,延伸服务触角,为残疾老人提供洗澡、理发、康复等服务。
为更好传播党的先进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津市市打造了“务善讲堂”“实践亭”“大樟树下”“阿娣微讲堂”等宣讲平台,在校园、村组、小区等地点成立了宣教基地,累计开展文明宣讲189次,接受教育的居民与学生达5万余人次,打通了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在精致街区改造过程中,津市市多方聚力,促成居民成立“自改委”“街坊议事厅”等信息共享平台,让承建方倾听百姓呼声,让居民了解工程进展并参与公共区域改造,合力化解因改造施工引起的矛盾纠纷58件,有效助力改造工程高效稳步推进。津市市精准施策,打造“玉芳姐姐”工作室,搭建“心灵驿站”志愿服务项目,针对工作压力大、社交恐惧、心理不畅、不良情绪等人群以“1+1”为模式提供志愿服务,累计为学生、老人、丧偶等居民提供服务79次,传递了爱心,深化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