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市“小车间”搭建致富“大舞台”
近日,记者走进津市市乡村振兴产业园,现场一片整洁而繁忙的景象,伴随着缝纫机的运行声音,工人们正有序地裁剪、缝制,忙着完成订单。
近年来,津市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发展乡村振兴车间,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自2021年起,津市市委市政府积极引进企业入村,在厂房租地、水电费补贴等方面出台了优惠政策,通过“企业+乡村振兴车间+农户”的模式,着力培育和发展乡村振兴车间24家,构建了以毛里湖产业园为中心的“一园区五车间”的大发展格局。乡村振兴车间建设实现了辖区7个乡镇(街道)全覆盖,涉及服饰加工、食品加工、文旅产品加工生产等行业。
乡村振兴车间的建设运营让村集体经济活了起来。2021年以来,津市市村集体通过厂房租赁、收益提留、合作经营、承揽工程等方式为村(社区)集体经济的发展开辟财源,24家乡村振兴车间为集体经济创造收入突破了1000万元。尤其是关山社区乡村振兴车间的建立,让该社区的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年收入300多万元。同时,乡村振兴车间的建设运营助力津市市全面完成年度“薄弱村”消薄任务1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社区)占比达到60%。
“乡村振兴车间让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每月挣五六千块钱,既能维持家庭开支,又能照顾家人,真是太好了。”毛里湖镇大山社区村民胡景红乐呵呵地说。据了解,今年1至9月,津市市乡村振兴车间总产值7860万元,带动718人就业,最高工资每月7000元,最低工资每月也能拿到近4000元。
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民腰包鼓起来了。村里修路、修桥、绿化亮化工程都有钱了,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改观。如今行走在津市市乡村,只见一幢幢蓝瓦白墙的楼房整齐划一,一条条宽敞整洁的道路直伸门前,一排排生机勃勃的绿化带排列整齐。村民纷纷从昔日的牌桌走向了办公桌、车床和车间,邻里之间扯皮吵架等矛盾纠纷也少了,村民们讲奉献求上进成为乡风主流。正是这一个个看似不起眼的“小车间”,让越来越多的村民走进车间当工人,收入大幅提升的同时,幸福感也不断攀升。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