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县涔南镇:“123”工作法,开创村(社区) 集体经济增收新路径
自全县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清理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涔南镇探索实践“一清二谋三全”123工作法,通过逐村排查、集中攻坚,既盘活了“沉睡资源”,又鼓起了“集体腰包”。
一是紧扣“清”这一主线,深挖细查摸家底。成立专班“清”。成立涔南镇“三资”清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按照“经管指导、包片负责、村级实施、合力推进”的原则,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清理行动提供组织保障。健全机制“清”。由经管站统一制作验收台账,全过程规范“三资”清理工作,镇工作专班定期到村(社区)进行走访,一周一调度,一月一总结,定期召开“三资”清理工作专班推进会安排部署。考核严管“清”。将“三资”清理工作列入村级考核范畴,建立规范化流程,按照工作完成效果赋分,以考核助推工作落实。
二是立足“谋”这一抓手,多措并举解难题。镇党委立足镇情实际,宣传+引导,确保顺利推进。组织各村(社)召开“三资”清理动员会,发放明白纸6000余份,悬挂宣传条幅300余幅。分类+施策,助推整改到位。对于“问题村”,由镇司法所跟踪指导,对于难点村,由村民大会投票表决,对于“焦点村”,由镇经管站靠前指导。监督+问责,构建长效机制。镇纪委全程监督、定期检查、逐片抽查,清理出的“三资”全部纳入村集体管理,对工作开展不力的干部严厉问责,形成从严从紧的鲜明导向。
三是瞄准“全”这一重点,动真碰硬出成绩。东田堰镇直渔场是我镇三资清理工作的“硬骨头”之一,因历史遗留原因,该渔场十多年来权属不清,底数空白,管理混乱,在长达四个多月的清理过程中,我们运用“三个阶段、三个全覆盖”工作方法,渔民从一开始的反对、不认可甚至联合起来多部门上访,到最后兴高采烈地集体签约,东田堰渔场清理实现了从“重难点”到“示范点”的华丽转变。一是抽丝剥茧走访全覆盖。由熟悉情况的老党员、老干部、老职工组成调查专班,花费一个月的时间对渔场内32个渔民承包户及其邻里亲属开展三轮走访,通过闲聊家长里短、翻查权属底单、重新测量面积,初步实现了底册从无到有,承包面积签字认可,承包时限基本清楚。二是层层深入会商全覆盖。党委政府专题研判,参考周边乡镇案例制定东田堰渔场专项清理方案,通过召开见面会、培训会、协商会等系列会议15次,将32个渔民承包户分成重点整治、规范提升、示范带动三类,分步开展工作,确保清理成功一批、巩固提升一批、示范带动一批。三是选准题目难点全覆盖。党委政府组织综治、司法、水利、经管、畜牧等站办所组建工作专班,进驻到村、一线作战,通过梳理社会关系、讲清政策大势、算好经济收入账等多种手段,攻克重难点户,同时打开思路,将其发动起来,让他们成为推进清理工作的“说客”,以点带面、“群众”向“群众”做工作。截至目前,32个承包户已于3月18日举行集体签约仪式,东田堰渔场资源已全部收回并发包。
下一步,涔南镇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三资”清理工作统一部署,做好村级债务化解工作,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保障,为全县高质量发展贡献涔南力量。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