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提前监测预警 成功避险“零伤亡”
今年入汛以来,石门县按照“防大汛、抗大灾、抢大险”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抗灾和应急处置工作,切实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处置,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截至目前,全县共发生地质灾害9起,由于提前预警、紧急避险,实现了人员“零伤亡”。
4月23日下午1点,壶瓶山镇接到群众报告,壶瓶山镇大京竹村X008线壶大公路K26公里处正在掉落碎石,疑似山体滑坡,需紧急处置。当地政府迅速报告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同时启动应急处置方案,对险情进行指挥调度。
“我们按照县防办的要求对我们重点的地质灾害点进行巡查的时候,发现这里已经出现了轻微的裂缝。发现这个情况之后就和村里进行沟通,要他们密切关注这里的情况,并且发现极特殊情况之后向我们镇里进行汇报。”壶瓶山镇副镇长王君球说道。
13时30分左右,该处山体轰然崩塌,巨石和大量泥土倾泻而下,造成该处道路交通完全中断,204户610人出行受影响。经现场初步估测,滑坡方量40余万方。由于现场管控与人员转移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
“我们到达现场以后主要是管控几个方面,一个是对车辆行人进行管控,禁止一切车辆行人通过;第二就是安排人员值班值守;第三个就是摸清我们此次垮塌点的下游会发生次生灾害的地段及时组织人员转移。”壶瓶山镇副镇长王君球介绍道。
灾害发生前,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多次发布汛前提醒,并叫应危险区域重点部位做好防范应对工作。壶瓶山镇自接到上级汛期指令以来,积极落实各项防范措施,灾害来临之前做到了应转尽转。
“我们监测预警及时,避险转移及时,宣传到位,壶瓶山镇村干部和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极强,发现险情及时报告,避免了这一次的人员伤亡。”石门县防汛抗旱指挥部防汛抗旱股股长冉继荣说道。
石门县是典型的山区大县,地处长江中游暴雨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多达415处。特别是县域西北山区地质条件脆弱,极易因降雨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汛减灾形势严峻、任务艰巨。一直以来,我县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不断提升监测预警、应急演练水平,加强地灾隐患排查和值班值守,建立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切实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