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县携手中国科学院专家“闯关”生态种粮“新赛道”
日前,石门县夹山镇官渡社区绿色种养循环马铃薯种植试验田里,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专家、石门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人员和村民们一道,翻挖收获马铃薯。
“我们团队充分利用附近养殖场粪污资源,变污为肥、变废为宝,推行绿色种养循环模式,生态种粮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石门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合作团队首席专家、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副研究员罗沛介绍。
位于石门县城周边的夹山镇官渡社区马铃薯种植基地已连续3年施用粪肥。在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专家和石门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人员携手指导下,农户不仅学会了科学粪肥还田、生态种植,还正确掌握了粪肥还田的施肥技巧,年年实现马铃薯优质高产。从此次收获测产情况看,有机肥替代15%化肥的马铃薯产量比常规施用化肥种植的每亩平均增产500公斤,肥料成本降低,常规种植每亩肥料成本300多元,绿色种养每亩肥料成本仅需210元,化肥减少、产量提高、成本下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粪肥还田后,化肥用得少了,土壤松软了,种出的马铃薯产量高、外形好看,也更好吃!”种植户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
近年来,石门县农业农村局紧紧抓住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的契机,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合作上下大功夫。该县携手中国科学院打造种养循环示范基地10余个,带动化肥农药减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绿色活力。
终审:宋 雪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晏紫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