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常德资讯>区县动态>详细内容

幸福花开洞庭西 移民乐享新生活——西湖管理区移民管理工作综述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2024-07-17 07:41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彭进军 袁凤连 王成英

7月13日,西湖管理区西洲乡裕民村的楚峰梨园,工人们正忙碌地采摘梨子。每天,10万斤的新鲜梨子将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这是近年来西湖管理区将移民发展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积极发展乡村产业、建设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就业技能,打造移民美丽家园的一个缩影。

西湖管理区作为湖南省最大的移民集中安置区,全区人口均为20世纪70年代从柘溪库区的新化、安化两县移民搬迁而来,总人口5.68万人,其中移民5.27万人。

昔日的西湖管理区,基础薄弱、产业不优、人心不稳,还曾出现过移民返迁潮。今天的西湖管理区,阡陌交通、蔬果带翠、奶品飘香、新居亮丽、市场繁荣,移民群众增产增收,一朵移民集中安置区的幸福之花沐浴在洞庭湖西畔绚丽绽放。

打好特色“产业牌”

西湖管理区做强做优移民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了以德人牧业小镇、智慧芦笋产业园、楚峰梨园、绿祥蔬菜产业园等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园,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全省农业特色小镇。

“我们积极探索、创新利益联结西湖模式,将‘输血式’转变为‘造血式’。”西湖管理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形成全区产业资金投入利益联结带动机制“一盘棋”,壮大全区21个村村集体经济,带动移民增收。目前,西湖管理区群众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4万余元。

同时,西湖管理区深入推进三大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发展研学旅游、生态休闲、田园度假等产生的经济效益反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形成良性循环。在德人牧业小镇,游客既可以了解现代奶业风貌,又可以体验湖区农牧文化。德人牧业小镇年接待游客数超过10万人次,是众多市民、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建好美丽“新家园”

“望山见水留乡韵、宜居宜业更宜人”。为建好美丽“新家园”,西湖管理区建立、完善村庄长效保洁机制,基本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的村庄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积极发挥卫生协会作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评比,推动各村开展组与组、户与户评比活动,调动群众主动参与意识。

在移民后扶政策实施前的2005年,西湖管理区户均住房面积不到20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不足5平方米。如今,西湖管理区人均住房面积达42.8平方米,卫生厕所普及率100%,建成幸福屋场26个,美丽庭院覆盖率达40%,农村亮化率达90%,全区21个村全部达到绿色村庄标准。该区成功创建省级精品乡村2个、省级美丽乡村4个、市级美丽乡村5个。西湖管理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群众幸福感明显增强。

抓好文明“淳乡风”

乡风文明承载着沉甸甸的乡村道德、乡村风俗、乡村习俗,是美丽乡村的灵魂。

西湖管理区抓好移风易俗,传承家风家训,让文明乡风宛如一朵朵鲜艳夺目的文明之花在各村竞相绽放。

为抓好文明新风,西湖管理区组织乡贤会商,形成全区统一的村规民约,同时强化村规民约的社会引领,全区印发移风易俗倡议书3万余份,良好风气逐渐形成。

与此同时,西湖管理区大力推进家风家训建设,根据每户家庭情况,提炼、编制、悬挂家风家训牌共5000余块,涵盖了治家、处世、耕读、学艺、睦邻等内容,有效增进了邻里关系。如今,该区成功创建省级文明镇1个、市级文明标兵单位5家、市级文明单位7家、市级文明村12个。文明,成为西湖管理区发展最温暖的底色。

为做好民生保障,西湖管理区科学规划、精准发力,把宝贵帮扶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西湖管理区投入4767万元,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以西湖水厂为轴心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地区自来水水量、水质得到全面保障;投入1500万元购置了34台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开通农村公交线路7条,实现了金沙博彩村通公交车100%全覆盖,真正打通了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投入5000万元改扩建4所农村小学,新增学位1600个,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实现均衡化,全区适龄儿童实现就近入学;投入9000万元,启动西湖人民医院提质改造,全区的医疗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一座座移民新村、一项项富民产业、一张张幸福笑脸……西湖管理区这颗洞庭湖西畔的璀璨明珠,正迈着铿锵步伐,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湖的奋进之路上破浪前行、步履不停。

终审:陈丽宇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陈丽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