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县夏粮逆势稳产丰收
7月17日,桃源县陬市镇长乐村,种植大户彭晋京的早稻收割已接近尾声,正忙着栽种晚稻。
他的水稻田位于粮食生产省级示范片,得益于示范片推广的良种良机良法,今年平均每亩产湿谷750公斤,比去年增加20公斤,加之今年粮食收购价格较去年上调,每亩田将增收100元。“晚稻机插机抛同时进行,效率很高,现在只有60多亩晚稻没有栽种,再过几天,双抢就结束了!”彭晋京兴奋地说。
桃源县共创建粮食生产万亩示范片5个,其中省级示范片1个,位于陬市镇小马山村、酒铺岗村、长乐村,示范面积10200亩;市级示范片1个,位于枫树维回乡金凤桥村、大马山村、维回新村,示范面积10000亩;县级示范片3个,示范面积30000亩。示范区基本建成“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装备气象预警避灾减损和智慧节水灌溉系统,确保旱涝保收。
近年来,桃源积极实施“1511”粮食生产办点示范行动,县主要领导领办万亩、联系乡镇(街道)县级领导领办五千亩、乡镇(街道)党政主职领导领办千亩、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领办百亩粮食高产示范创建。全县评选50名粮食生产先进大户,每个奖励1万元。将粮食生产与干部任用选拔挂钩,未完成粮食生产目标任务且考核排名末位的乡镇(街道),党政主职予以组织调整,对粮食生产先进乡镇(街道)予以奖励。
“今年夏粮在产量基数高、自然灾害威胁大等不利条件下再创新高,实属不易。”桃源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政策持续发力、科技服务到位、防灾减灾应对有效等是夏粮增产增收的主要支撑因素。
桃源县今年计划完成双季稻播种面积117.7万亩,其中早稻58万亩,晚稻59.7万亩。夏粮面积基本稳定,增产主要靠单产提高,科技成为夏粮单产提高的基础支撑。在各级农技人员指导下,关键技术覆盖率明显扩大。该县成立了由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傅志强领衔的省、市、县三级专家技术指导团队,全周期做好指导服务,定期开展“田间巡诊”,解决生产上遇到的困难问题。
夏粮稳产的关键还在于科学的防灾减灾。今年4月16日、6月22日,桃源县先后发生两次暴雨灾情。灾害发生后,该县成立由县委农办主任、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任指挥长,各农口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副指挥长的农口战线防汛抗洪指挥部,始终坚持一线调度、靠前指挥,专班推进、专人负责,形成“上下联动、分工明确、协作配合”的工作格局。同时安排6个技术指导小组,分片深入生产一线,指导农户落实农田排渍、病虫防治、灾后培管、补耕补种等技术措施。农业部门通过采取合理密植、推广高产品种等生产自救措施,加上7月上旬高温晴好天气,早稻受损有所缓解。
筹集发放粮种,科学指导保粮食产量。该县通过发放玉米种子0.6万斤、水稻种子12万斤,引导农户抢抓农时,力求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指导农户加强田间管理,做好清沟排水查苗情,对补耕补种、看苗补肥、病虫害防治等农作物自救措施进行技术指导,确保农作物健康生长。
经实际测产,今年桃源万亩示范片亩产546公斤,较2023年亩均增产5公斤;其余大面亩产415公斤,较2023年亩均增产4.8公斤。全县早稻总产量预计将突破24万吨,超过2023年早稻总产。全县水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平均单产比其他地区高131公斤,增产30%以上。 截至7月15日,全县完成早稻收割39.5万亩,完成晚稻移栽24.5万亩,预计7月25日前全面完成收插工作。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