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常德资讯>区县动态>详细内容

武陵区“非遗+”跨界融合激活新动能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2024-10-06 08:15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林毅 武大为 郭海龙

去武陵区丹洲乡“艺丹沅”乡村文艺部落体验麻质画制作,在常德河街鸳鸯走马楼听常德丝弦,到市城区大小餐厅粉馆嗦一碗常德米粉……今年的国庆假期,观看非遗展演、体验非遗技艺、探寻非遗味道,成为游客和市民的美好体验。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常德河街考察。在观看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展示后,总书记指出:“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共同构成璀璨的中华文明,也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常德是有文化传承的地方,这里的丝弦、高腔、号子等要以适当载体传承好利用好,与时俱进发展好。”

武陵区积极落实,迅速行动,努力探索“非遗+”跨界融合、“活态”保护的新路径,不仅有力推动非遗传承保护和创新,更实现了非遗与文旅的深度融合,激活了发展新动能。

非遗+教研,文化传承增活力。武陵区非遗类别涵盖曲艺、民间文学、传统手工技艺等多个项目。该区一方面动态开展非遗项目,进一步健全完善区级非遗项目库和非遗人才库,另一方面也十分注重非遗调查研究和培育。目前,全区共收集各级非遗传承人19人,先后组建多个培训机构及平台,不断强化非遗传承与培育,累计培养学员6000余名。年均开展各类非遗展示展演交流活动20余场次,惠民20000余人次。

非遗+科技,文化传播添动力。武陵区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使非遗资料存储数字化,方便市民检索查询和传播。利用各大网络新媒体平台进行推广提升传播广度,通过线上数字平台建设,以及线下平台交流,提升传播深度。

非遗+旅游,文化赋能显魅力。武陵区在老西门、城壕湾等文旅地标建立非遗集市,在常德河街鸳鸯走马楼设立舞台,不断优化新体验,带动文旅新消费。在丹洲乡,民谣艺术家、陶艺大师、美术家、雕刻艺术家等共同建成的“艺丹沅”乡村文艺部落示范片,云集了多个非遗体验场景,在丰富新业态的同时,更赋能了乡村振兴。今年,该区还结合城市品牌推介日,开展“520·来武陵—匠心传承 寻味武陵”非遗文化传承暨促进消费月活动,全年策划非遗文化主题摄影作品展、“匠心传承 寻味武陵”非遗之旅等47场主题活动和配套活动,全面展现城市之美、文化之韵、非遗之特、美食之味。

下阶段,武陵区将深入调研,不断创新,进一步推动非遗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展示与传播常德优秀传统文化、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终审:李念穗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李念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