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五法”实现“三化”——石门县易家渡镇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侧记
石门县易家渡镇是石门县农业重镇,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分布广、种类多。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主动扛牢属地管理责任,始终坚持依法禁烧、镇村联动、疏堵结合、务实管用的工作原则,探索出了“网格化”管控秸秆禁烧和“政府+合作社+农户”的秸秆综合利用好模式。2023年以来,全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
该镇坚持“谋”字为先,做优禁用联动机制;“宣”字为径,全力营造良好氛围;“用”字为本,积极做好综合利用;“巡”字为基,持续夯实管控责任;“严”字为尺,做实工作考核奖惩。
该镇通过以上“五法”,在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秸秆综合利用率稳步提高。自全面开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以来,该镇秸秆焚烧现象实现零通报;秸秆综合利用率由2015年的60.15%提高到了2023年的90%,秸秆离田率由30%提高到了80.77%,居全市前列。二是主体增收十分显著。全镇2023年秸秆离田利用约11万吨,经调查分析,秸秆离田利用实现年节本增收共515.62万元。三是空气质量明显改善。自秸秆禁烧工作开展以来,该镇空气质量优良率从原来的78.6%提高到了2023年的90.2%;2023年,该镇PM2.5平均浓度为23微克/立方米,PM10平均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两项指标等级均为优良。
易家渡镇依托军档桥粮油专业合作社,投入联合收割机器4台、青储机2台、方草打捆机7台、拖拉机5台、筛土机1台,协助农户对农作物进行机械化收割和秸秆处理,农户根据自身意愿和作物种类,采取粉碎还田、打捆离田、堆积沤肥等方式妥善处理秸秆。同时,易家渡镇助力合作社加强与有资质的秸秆环保企业、家畜养殖场、肥料厂对接,推动秸秆处置实现燃料化、饲料化、肥料化。
截至目前,军档桥粮油专业合作社已与2家环保企业、7家养殖场建立合作,仅2024年回收处理秸秆就超3500吨。
对于小地块、套种地块等不适宜机械化作业的田块,各村(社区)组织农户将秸秆清运至附近的秸秆临时转运点,由镇政府安排车辆统一运至石门海创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燃料化”处理实现秸秆发电。2023年以来,按照统一清运打捆的方式,该镇累计集中运输到发电厂的秸秆有140多车10万余吨,每吨秸秆可发电500度左右。秸秆回收产生的热能可以使发电厂节约燃料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2023年,合作社以每吨200元的价格将玉米和油菜秸秆出售给发电厂,增加收益4万元。
秸秆还田是秸秆肥料化的主要方式。农户通过粉碎、耙压或快速腐熟的方式将秸秆还田,或直接堆沤还田,加速秸秆的分解,产生大量有机质和营养物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合作社还将玉米和油菜秸秆以每吨200元的价格卖给有机肥制造企业集中制作堆肥。有机肥制造企业按照每0.3吨秸秆制作1吨肥料的比例进行生产,制作完成后再通过分销方式卖给周边农户。财政对有机肥生产按照每吨150元的价格予以专项补贴。2023年,合作社卖出1500余吨农作物秸秆,累计增收30余万元;有机肥制造企业生产有机肥5000余吨。
2023年,该镇农户依托合作社将玉米、油菜秸秆以每吨300元左右、干稻草每吨500元左右的价格卖给养殖场(户),累计卖出玉米、油菜秸秆400余吨,卖出干稻草1500余吨(预估今年能卖出4000余吨),合作社累计增收100余万元。军档桥粮油专业合作社现有固定管理人员4人、长期工人17人,为附近村民提供大量工作岗位,增加他们的收入。易家渡镇还将回收的秸秆出售给养殖场,直接作为牛、羊等牲畜的饲料,实现秸秆饲料化。
近年来,易家渡镇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美化了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了农业增收,创下多赢局面。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