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常德资讯>区县动态>详细内容

桃源县增减挂钩助力乡村振兴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2019-11-30 08:05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武建平 通讯员 李志武 葛俊男

“漆河镇曙光村砖厂2013年因环保问题停产,一直荒废至今,县自然资源局采取‘增减挂钩+国土整治’模式,将拆旧地块周边、部分损毁的基本农田纳入项目实施区,涉及面积135亩,其中增减挂钩项目115亩、生态修复整治工程20亩,预计每年可为本村组居民增收11.5万元。”11月28日,桃源县自然资源局一位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近日,桃源县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完成2019年度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暨农村“空心房”整治项目的远程确认及网上备案工作,共确认指标面积2003亩,确认通过率高达97.4%。

桃源是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现有建设用地是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考验,该县实行以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为切入点,拆除危旧建设用地,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变废为宝”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全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暨“空心房”整治工作调度会、各乡镇村居工作调度会议,将“空心房”整治工作全面部署到了乡(镇)、村、组,加强对农户腾退“空心房”的宣传引导,村民登记选址面积超过2500亩。该县坚持“宜农则农、宜耕则耕、宜林则林”的原则,对项目区进行扫障清表、土地平整和修筑配套田间道路及灌溉排水设施。一系列的实施效果的宣传活动深得老百姓的认同,民众参与积极性高涨,不仅使整治工作得以顺利推进,也为生态文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项目工程实施过程中,面对“点多面广、时间紧任务重”等现实难题,桃源县提出工程实施“百日会战”的口号,采取灵活的施工方式,按照“特事特办,好事办好”的原则,采取县乡齐头并进,“示范片”带动和“乡镇包干”实施的两种模式共同推进,全面加快施工进度,确保项目按既定的时间节点完成。对工程实施阶段制作工程进度表,实行挂图作战,每日工作上图、每周例会总结、每月全县评比的实施模式,实时督促工程进度,确保高质保量完成整治工作。

桃源县2019年增减挂钩暨“空心房”整治工作项目总投资7000万元,项目区涉及14个镇,共复垦建设用地面积2057亩,新增耕地面积1194.42亩。工程实施不仅缓解了县域内用地紧张的难题,更让一批无人照看、年久失修、破乱不堪的“空心房”得到了彻底整治,同步带动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厕所革命”,使村居环境大力提档。同时新增加的耕地每年为村民带来近120万元的经济效益。随着项目实施,大大改善了村居环境,生态和谐的环境自然带来新农村投资旅游业的发展,有效提质产业发展,成为了引导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结合集中规范建房,腾出集中点地基,同时大力宣扬“一户一宅”政策,群众节地意识普遍增强,“一户多宅”的现象得到有效扭转,土地集约用地实现提高。


(责任编辑:晏紫卉)

终审:陈丽宇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