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常德资讯>区县动态>详细内容

西湖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出高招

细化目标任务 培育经营主体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2020-04-01 08:04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罗远文 冯顺前 通讯员 刘卫平

阳春三月,西湖管理区一场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的粮食生产“战役”在肥沃的土地上打响。这段时间,翻耕农田的“铁牛”,运输肥料的“手拖”,见风就长的秧苗,成为这个“农业公园”最靓的看点。

作为西湖西洞庭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主体之一,西湖正向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目标挺进。近些年来,西湖示范区有序调整产业结构,在牧草产业、果蔬产业、名贵鱼养殖产业和设施农业上大步迈进,应用新技术,申报新专利,赢得高产出成为主旋律。

今年,国家将粮食生产摆在突出位置,粮食主产区必须确保种粮面积达到考核指标。完成上级指令任务没有价钱可讲,该区立即下发《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指导意见》,将任务分解到乡镇村组,明确区乡(镇)村组责任人,除严禁耕地抛荒外,严禁在基本农田植树、种草、挖鱼池,规范稻渔综合种养,严格执行稻渔综合种养沟坑占比不超过10%的技术规范。确保水稻生产功能区至少种上一季水稻,避免功能区“非粮化”。

该区决定,80%的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资金,集中用于100亩以上的生产大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双季稻生产;国家双季稻补贴的70元/亩和国家稻谷价格补贴由管理区统一调控,用来发展以双季稻为主的粮食生产。区统一调控后,确保双季稻生产补贴达到200元/亩,对实行机插、机抛的另行按相关政策给予补贴。对专业大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优质稻生产和推广机插、机抛、水肥种药机直播一体化等技术的给予优先支持。扶持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及农业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组织,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开展代耕、代种、代管等服务,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该区决定,完不成粮食任务或发现连片抛荒10亩以上的乡镇村组,停止安排有关农业项目一年,并上报纪检监察部门,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问责。

记者从该区粮食任务分配表中看到,该区今年落实粮食面积76376亩、计划总产量3.21万吨。


(责任编辑:晏紫卉)

终审:晏紫卉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