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常德资讯>区县动态>详细内容

桃源提升就业扶贫成效

送岗位上门 送车间进村 送兜底保障 送技能下乡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2020-06-23 07:57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武建平 通讯员 李永祥

“现在通过直播结合电商不出家门就可以把产品销售出去,每月增加收入2000元以上,还能陪伴着孩子成长并照顾父母。”桃源县龙潭镇梁皇殿村凌小棋参加了电子商务师及直播带货培训后,提高了直播实操技能,增加了收入,对现在的生活很知足。

今年来,桃源县人社局就业扶贫百日攻坚行动小分队围绕“核准基础信息、促进转移就业、提升技能素质、落实帮扶政策”,通过开展送岗位上门、送车间进村、送兜底保障、送技能下乡,全力推进了各项就业扶贫工作。

杨溪桥镇牯牛山村贫困户罗继新家中5人,因身体原因,都不能干重活。今年5月份,驻村帮扶干部介绍他在澳门金沙博彩娱乐平台牯牛山庄农副产品销售店工作,罗继新拿到了第一笔工资1400元,让他因此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为了让每一个贫困户就业,桃源县人力资源中心联系了38家优质企业,筛选出适合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岗位4000余个,由县就业中心制作成岗位供给清单2.5万份,并将“湘就业”二维码印制在岗位清单上,安排383名村劳保协理员送入19426户贫困家庭的口袋书内。他们还开展了“面对面”上门就业推荐服务,对返乡回流、监测户、搬迁户、零就业家庭、未脱贫对象,进行“一对一”帮扶,逐个解决就业问题。

为让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增收,桃源县分别在5个集中安置点、24个贫困村建成38个就业扶贫车间,吸纳就业2895人。今年,县财政投入专项资金在西安镇、杨溪桥镇、沙坪镇、理公港镇4个大型集中安置点新建了就业扶贫车间,预计6月底可正式投产。桃源县还组织乡镇、村开发公益性岗位1945个,兜底安置“无法离乡、无力脱贫、无业可扶”难以通过市场渠道就业的贫困劳动力和边缘户1945人,并要求每个公益性岗位签订上岗协议,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有效地保障了贫困劳动力的收入增加。

根据贫困群众的技能培训意愿,县人社部门还积极与培训机构对接,从5月中旬开始,分乡镇举办育婴师、养老护理、烟叶烘焙等技能培训班51期,免费培训贫困劳动力2238人。

截至6月20日,桃源县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7260人,其中省外就业10131人、省内县外就业2962人、县内就业4167人,占全县贫困劳动力总数的74.9%。


(责任编辑:晏紫卉)

终审:晏紫卉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