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常德资讯>区县动态>详细内容

澧县救灾补损“放大招”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2020-08-06 09:19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田继舫 通讯员 岳峰 潘熔 郭谷

从8月5日开始,澧县由政府办督查室牵头,县农业农村局粮油站、经作站、植保站、党风政风室负责人组成联合督查组,兵分两路,对全县19个镇(街)的农业救灾补损工作进行为期3天的督查验收。督查验收结束后,县政府将对有关情况进行通报。

进入主汛期以来,澧县经历了10轮强降雨,累计降雨1310毫米,居近40年来第二高值,特别是7月以来,境内“五水”全部超警戒水位,19个镇(街)不同程度遭受灾情。全县51万亩农田受灾,其中成灾14.1万亩,绝收1.8万亩,农业直接经济损失2.1亿元。

澧县不等不靠,一边组织防汛抗洪,一边千方百计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该县第一时间成立救灾补损领导小组,在金罗镇召开全县现场会,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救灾补损。县农业农村局成立19个救灾补损指导小组,奔赴各镇(街)指导、帮助受灾群众救灾补损。印发《关于全县主要农作物水涝救灾减损技术指导意见》5000本,下发到每一个村组。严格按照“一镇一策”“一业一策”、应改尽改、不留空地的原则,扎实开展生产自救。在受灾严重的地区,积极抢抓农时,迅速改种补种;在受灾较轻的地区,认真抓好农作物培管。根据全县产业分布情况,开办水稻、蔬菜、葡萄、棉花、药材等12个救灾补损示范点,并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改种补种等工作。全县拿出涉农项目资金100万元,对农作物改种补种的种子进行补贴,并采购10万元叶面肥分发到全县20个重灾区。各镇(街)农科站所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受灾群众开展补救补种。

金罗镇界岭村有600亩玉米由于受长时间雨水冲刷,大部分霉烂变质,镇村干部、技术员组织农户提前采摘可以用做饲料的玉米,做到应收尽收,尽量减少受灾损失。与此同时,他们在玉米田里改种晚稻,抢在7月下旬前将桃湘优188的优质晚稻秧苗移栽到了大田。7月23日、24日,经过前期的排涝、翻耕后,澧县大堰垱镇花圃村10多个农户在150亩失收的一季稻田里播下了湘早籼45号种子。截至7月25日,全县改种水稻面积14582亩,改种玉米4880亩。

(责任编辑:毛纯)

终审:毛纯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