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景入画来——临澧道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扎实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纪实
天空湛蓝如洗,河面波光粼粼;两岸绿树簇拥,杨柳依依;园中游人如织,或漫步健身,或拍照打卡……冬日暖阳下,临澧道水河国家湿地公园里随处可见美景如画的悦目景象。
湿地,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极其重要的生态资源,被称为“地球之肾”。湿地保护,事关生态安全、社会稳定、民生福祉。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林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临澧道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以下简称:管理处)始终坚持“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以推动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为主线,以加强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为目标,以国家重要湿地创建为抓手,广泛开展湿地宣传,加大退化湿地修复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强化宣教
全县上下“爱湿地”
蜿蜒东流的道水河穿临澧县城而过,不仅滋养了一方水土,更孕育了这里独有的文化底蕴与自然生态湿地景观。
临澧道水河国家湿地公园范围包括佘市桥镇洲浒溪至烽火乡六方洲之间的道水河段的水域、洲滩及其周边部分山地、稻田,规划总面积953.3公顷,其中湿地面积918.9公顷,湿地率96.39%。
“通过实施‘城乡安全供水、防洪治涝、城乡污水处理、生态功能修复、滨河景观改造、智慧管理’六项重点工程,道水河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临澧道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主任龚德伍介绍,2016年道水河国家湿地公园启动试点建设,2021年高分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试点评估验收,并入选湖南省重要湿地名录,目前正全力推进国家重要湿地创建。
保护湿地就是保护人类的明天。管理处始终将宣教工作作为推动湿地保护的重要举措,下好宣教先手棋。高标准建成了湿地公园科普宣教馆,运用声光电技术,通过图片、标本、文字、展板、视频等形式,宣传临澧湿地、推广湿地教育、展示湿地文化;精心打造了湿地科普宣教长廊,安装各类宣传标识标牌400余块;设立湿地学校,编制印发湿地知识教材6000多册,开设湿地课堂;拍摄蕴含道水历史、人文、自然、未来宣传片,全方位、多维度宣传道水自然、历史、人文之美。
为进一步提高全民参与湿地保护的意识,管理处结合“世界湿地日”“全国科普日”“爱鸟周”等重大活动,采取发放宣传单、展示宣传版面、悬挂横幅、现场讲解,设立公众微信号等多种形式,宣传湿地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知识。组织开展宣传湿地保护进社区、进学校、进市场和“保护道水母亲河”少年公益小记者等活动,先后举办了湿地摄影大赛、小学生湿地征文比赛等系列活动,营造出全社会共同监督、共同管理、共同保护湿地资源的浓厚氛围。
强化修复
精准施策“增湿地”
12月20日,暖阳高照,临澧道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殷家溪洲滩上,成群的鸟儿飞翔嬉戏,游客驻足岸边欣赏,纷纷用相机、手机记录下人鸟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环境好不好,鸟儿知道。”临澧县佘市桥镇殷家村村民胡治顺说,“得益于殷家溪洲滩修复工程,鸟儿又回来了。”在道水河边土生土长的他,见证了洲滩的修复与嬗变。据悉,殷家溪洲滩修复工程总投资300多万元,修复巡护路500米,种植挺水植物5000株,覆绿裸露洲滩1万平方米,修建观鸟站1个。
这只是临澧道水河国家湿地公园实施湿地保护修复成效凸显的生动一例。管理处始终坚持“保护优先”原则,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积极开展退化湿地修复、小微湿地建设、外来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等生态项目。
近年来,临澧县投资17.75亿元建设临澧道水河综合治理项目,着力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高标准建设现代化安全供水体系,融合城区治污、防洪及河道水利工程,打造柳林公园、金宝滩公园、滨河风光带为主体的“两园一带”城市风景区,实现道水河水环境及生态体系的综合治理与保护。 同时,临澧县大力推进污染防治,在道水河沿线敏感区域划定禁养区,实现43家规模养殖场全部退养;完成洞庭湖化肥农药农业废弃物污染整治示范区项目和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实现道水河两岸化肥、农药零增长;新建县城区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处理厂各1座、乡镇污水处理厂3座;因地制宜开展生态修复,实施垭河退化湿地修复工程,专项清理水葫芦、水花生、福寿螺等外来有害生物,对江家坡、殷家溪、六方洲等洲滩实行封洲育草处理。 此外,管理处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湿地公园内工程完工后进行生物多样性评估,限期修复生态存在的问题,确保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稳定。为让湿地保护成果惠及更多临澧人民,管理处协同相关单位先后举办了临澧消费节、永通之夜乡村音乐节、中秋之夜晚会等大型湿地特色活动,共吸引全县及周边群众10万多人次参加,极大促进了乡村旅游、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强化管护
凝心聚力“保湿地”
“我们会定期对湿地公园实行全面巡护,重点关注是否发生违规占用湿地和违法捕鱼、捕鸟等行为,如若发现将及时联系相关职能部门予以打击。”12月23日上午8时,临澧道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副主任舒宏带领队员开始了日常巡逻工作。
管理处坚持把湿地管护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多措并举,打好管护组合拳。制定了道水河常态化保护机制方案,成立湿地社区共建共管领导班子,制定社区共建共管制度,组建湿地保护志愿者协会,在道水河沿线部分乡镇、街道建设管护站。建立健全三级管护机制,聘请沿线乡镇(街道)、村(社区)12名村干部为湿地公园巡护人员,加强湿地保护政策宣传,对湿地生态环境实施动态监测与保护。组织相关单位、临澧首创公司、县志愿者协会开展“保护道水 你我同行”专项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管理处积极作为,每周坚持巡逻3次以上,全年巡护300人次以上,利用道水河沿线铁塔哨兵视频监控,对湿地生态环境进行全天候动态监测。
为打通湿地保护“最后一公里”,管理处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林长、河长制度,组织开展“治理僵尸船”“河湖‘清四乱’”“河道禁采”等专项整治。加大“一法一条例”的贯彻落实力度,加强湿地红线内的巡护、保护,对湿地公园红线内违规采挖、种养、电捕鱼、捕鸟等破坏湿地生态环境行为进行有效制止与处置,确保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饮用水源的安全性。
凝心聚力抓保护,生态美景入画来。经过不懈努力,现在的道水河生态系统不断得到优化,整体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标准,湿地生物栖息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新发现小天鹅、白琵鹭、画眉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种,道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成为了临澧县的“天然绿肺”“绿色会客厅”、居民群众的“幸福园”,也成为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临澧黄花鱼的天然繁殖场及种质资源保护地。今年10月16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及专家评审对道水河国家湿地公园进行现场认定,对该县关于湿地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给予高度认可和肯定。
湿地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未来,临澧道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出发,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全力推动道水河流域生态保护再上新台阶。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