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答好民生考卷——2024年石门县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综述
老年人吃上社区食堂热乎饭、孩童营养餐成为放心餐、患者跨院就医有了新体验,乡村产业路带动村民致富、农村安全饮水更有保障……一幕幕温馨画面、一个个暖人细节、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背后,离不开石门县各级党组织的压实责任、靶向施治、持续发力。今年4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在全国部署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一场斩钉截铁、披荆斩棘的集中整治在石门县全面铺开,整治基层腐败、护佑民生福祉的春风吹遍了城乡的每一个角落。
石门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关于坚持向基层延伸,坚决惩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部署要求,围绕“四个聚焦”领域,紧盯“5+1”重点项目整治,在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力量,统筹调度、问题整治、跟踪问效上采取“六个超常规”工作举措,强力推进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突出问题整改整治,最大限度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1 拧紧责任链条
协同作战聚合力
持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是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国之大者”,今年来,石门县各党委(党组)主体责任、纪检监察机关监督责任和部门(单位)监管责任“三个责任”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集中整治工作,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传达上级精神,听取有关情况汇报,研究部署集中整治工作,县级层面召开26次推进会和调度会安排部署集中整治工作,明确责任分工,制定6条超常规措施。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高频督导、强力推动,深入全县30家责任单位、21个乡镇(街道)开展调研督导123次。
全县各级纪检监察组织紧跟集中整治最新要求,加强调度、全力攻坚,坚定稳妥地推进案件查办和问题整治,县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带头包案包线索,带件下沉督导推动部门建立“三单一账”,即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和民生实事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教育、民政、人社、卫健、农业农村等30个职能部门深入开展自查自纠,主动发现问题319个,整改到位285个,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问题线索145条,其中经研判有价值线索48条,立案59人。全县集中整治工作氛围浓厚,集中整治工作成为干部的“案头功课”。
2 保持高压态势
铁拳出击强震慑
“我们调查白云镇竹巷口村原党总支书记欧贤祥侵占集体资产、虚列项目套取资金违纪违法事实,迅速对其采取留置措施。采取措施后,有多名村干部主动到镇党委说明问题,震慑效果非常明显。”石门县纪委监委办案人员深有感触。
为摸清底数、找出重点,县纪委监委对问题线索进行大起底,全面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问题线索,逐级分类登记、建立台账,对存量未办结问题线索及时提出处置意见,并将每月新增问题线索及时纳入台账、实时更新、动态管理。
“我们始终坚持对重点领域、重点人员和上级交办督办线索优先处置,集中力量攻坚,强化案件查办,严惩一批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该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介绍。截至11月底,全县共办理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案件451件,办结357件,留置8人,党纪政务处分357人,挽回经济损失2694.1万元。
在加大案件查办力度的基础上,石门县注重运用典型案例资源,做深做实案件查办的“后半篇文章”,连续4年摄制《脱轨》《逾越红线的代价》系列警示教育片,并印发《石门县警示教育专题片拍摄方案》,推进典型案件警示教育专题片拍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此外,石门县结合党纪学习教育,深刻剖析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特别对违反群众纪律典型案件进行重点剖析,召开警示教育大会,组织党员干部旁听庭审,分层分类开展警示教育,使纪法教育入脑入心。
3 精准靶向施治
深挖根源除病灶
“为什么这个市场连续3年的管理费没有入账?农村集体资产出租或承包期限一般是5年,怎么签了20年呢?”近日,石门县纪委监委第一片区调研督导组要求夹山镇官渡社区针对农贸市场管理费未收取以及经济合同签订期限过长的问题进行整改,堵住集体收益“漏洞”。
在农村集体“三资”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中,石门县纪委监委一体推进“惩、治、防”。通过驻场解剖、“点穴式巡察”、明察暗访、大数据监管等手段对农村集体资金使用、资产资源管理、经济合同管理、工程项目建设等方面逐一筛查、循线深挖,严查快办、精准打击。同时,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监管主体履职不到位、重要制度执行不到位、关键事项管理不到位的问题,督促财政、农经等部门进一步完善村集体“三资”监管制度体系。
守护百姓利益,既要看当下,也要看长远。为做好集中整治“后半篇文章”,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坚持把监督、办案、整改、治理贯通起来,深入研判具体问题和案例背后暴露出来的责任、作风、腐败等问题,运用好纪检监察建议书,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制度成果,推动“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延伸。集中整治以来,全县已发出纪检监察建议10份,推动职能部门建立健全制度机制112项。如聚焦“校园餐”领域,推动县财政局、县教育局联合出台《石门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阳光校餐”行动,严格落实校长陪餐制,将学生的周食谱、日食谱、菜品搭配以文字形式在食堂管理公示牌和家长群公示。
4 聚焦民生需求
回应关切暖民心
“以前我家做饭、洗澡等使用煤气罐,隔1个多月就需要给送气站打电话送气,费时费力费钱。现在天然气到户了,方便多了。”永兴街道永固社区一居民说道。
今年3月,石门县委第二巡察组进驻永兴街道及所辖社区开展第五轮巡察。
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巡察组作了深入了解。38号小区安置了179户居民,由于地理位置特殊,管道燃气入户成本高,当地居民和燃气公司因价格未达成共识,所以天然气一直没有接通。巡察组立即向永兴街道党工委下发《立行立改建议书》,要求加强沟通协调,克服施工困难,让天然气应通尽通,不落一户。
仅仅两个月,一根根黄色的天然气管道在小区楼房外立面延伸相连,通到了居民家的厨房、浴室,切实改善了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消除了用气安全隐患。
今年以来,石门县持续深化“纪巡”联动监督,加强与巡察信息互通、协同互助、成果互享,针对“纪巡”联动监督发现的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共性问题,由县纪委监委牵头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对症开方、建章立制、堵塞漏洞,确保群众的合理诉求得到有效解决。
群众的问题清单就是党员干部的履职清单。集中整治以来,全县上下联动聚合力,聚焦中央层面15件实事、县级层面5件实事、一镇街一实事,各职能部门结合本领域特点及突出问题,盯住几件具体实事、几个突出问题,选准“小切口”,研究对策举措、积极履职尽责。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垃圾中转站臭气大的问题,全县新增生活垃圾中转站自动喷淋除臭系统20套,改善3万余人的生活环境;针对养老服务问题,县民政局牵头建设6家老年助餐服务点,每天服务老年人600人次以上;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老旧小区改造问题,县住建局持续推进城市道路路灯维护、雨污管道改造、电梯加装等工作……今年来,一件件群众所需所盼的民生实事在强力监督下落实落地。截至目前,全县集中整改整治问题452个,办好民生实事266件,一大批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确保了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下一步,石门县将持续以有力举措纵深推进集中整治,推动集中整治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身边延伸,让群众看到新变化、得到新实惠,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