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县建成高标准农田63.4万亩
“村里发展的有机农业让我在屋门口就有钱挣,这不,儿子的学费、生活费都不用愁了。”8月3日,桃源县漆河镇杨家庄村村民张国林感叹道。因上有老下有小,张国林不能外出务工,过去主要靠拾废品维持生计。和妻子到瑞臻生态农业公司务工以来,家庭年收入达到20万元左右,平房变楼房,三轮车变小汽车,儿子张衡也考上了知名大学。杨家庄村是该县创建的乡镇示范项目区,入驻的瑞臻生态农业公司主要是以种植有机水稻、蔬菜、水果以及养殖业等为主,常年聘用专业管理人才8人,带动就业100余人。
桃源县耕地面积144万亩,居全省第一。近年来,该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3.4万亩,其中2019年7.8万亩项目建设获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奖励;2020年7.5万亩项目建设规划已通过市级评审,正加快推进实施。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上,桃源县统筹谋划,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环境整治等硬任务紧密结合,统筹推进,发挥最大效益。一是与脱贫攻坚相结合。项目安排优先向贫困村倾斜,劳务用工优先聘用当地贫困劳动力,助力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2019年,全县17个贫困村共安排项目资金3400万元,受益贫困人口5967人。二是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坚持项目实施与富硒功能农业、粮、油、棉、蔬等优势产业发展同规划、同建设、同利用,确保建设一片,达标一片,产业兴旺一片。三是与环境整治相结合。积极开展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配套建设生态渠道、生态堰塘、透水混凝土作业道等生态防护体系,推广发展绿肥、有机肥替代化肥、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等先进适用技术,全力改良土壤环境,提升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
为保证农田建设高水平,桃源县坚持办点示范、集中突破、带动大面,争创全省经验“桃源试验田”。一是创建市级示范项目区。锁定“全省领先”目标,在架桥镇、茶庵铺镇分别投入1200万元、1000万元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着力打造了架桥镇乡村振兴、茶庵铺镇美丽乡村全域推进两个市级示范片,成为省市精品项目。架桥镇以栖凤山现代农业服务公司为龙头,走“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栖凤山至叶家坡旅游干线走廊现代农业基地3000亩,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创建县级示范项目区。按照“南北并进”思路,通过市级项目区辐射带动北路和南路各5个乡镇,联手打造县级示范项目区,整合项目资金和各类社会资本投入2.3亿元,全面启动以田间沟渠、机耕路、堰塘等为主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创建乡镇示范项目区。遵循“整村推进”原则,精心打造了30个示范村。漆河镇杨家庄村实施项目后,大力发展有机、休闲农业,集体经济收入8万元。
(责任编辑:李念穗)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