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县废弃“空心房”焕发新生机
“垃圾清走了、环境也变好了、粮食也长出来了、收入越来越好了!”桃源县杨溪桥镇铁山溪村村民李新民对今年桃源县的“空心房”整治工作竖起了大拇指。对于“增减挂钩”“空心房”整治等概念,老百姓可能不是很理解,但是实际对生活带来的变化,他们却能实实在在地享受,既增加了收入,又美化了环境。
杨溪桥镇位于桃源县南部,地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云界北麓,交通便利,盛产毛竹、茶叶、猕猴桃等经济作物,镇域内旅游资源丰富,煌山瀑布和岩吾溪素质拓展基地吸引着远近游客光临。镇内发展一片向好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大山里的老百姓不断向集镇和城市聚集,废弃的老宅越来越多,破残不堪的旧房不仅影响生活生产安全,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一定的影响,还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同时,伴随着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和“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工作的开展,废弃的旧宅处置问题凸显出来。在农村宅基地确权过程中发现有“一户多宅”的情况存在,清理出了更多的“空心房”;在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废弃房屋影响着村庄规划的整体布局,制约着乡村的进一步发展。
为彻底解决“空心房”问题,桃源县自然资源局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将存量建设用地进行集中盘活挂钩,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实施计划,深入开展“空心房”政策解读及典型的宣传和推广,项目启动前对全域土地进行全方位摸底,按照“宜农则农、宜耕则耕、宜林则林”的原则,综合推动生态修复、面貌提升、乡村振兴。在县自然资源局的指导下,今年,杨溪桥镇对镇域内废弃的“空心房”进行摸底调查,充分尊重户主意愿,实地走访了103户村民,选取了85个地块共323亩废弃建设用地,进行拆旧复垦,曾经的脏乱差山居变成了沃土良田。
今年,桃源县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理念指导下,正在全面推进增减挂钩暨“空心房”整治工作,对全县3630亩“空心房”地块和576亩废弃矿山进行整治,拆除空心房1561栋,将全县近4000亩废弃的建设用地变废为宝,整治复绿复垦为农用地,不仅保障了全县发展的用地指标需求,更为曾经的残垣断壁穿上了“绿衣裳”,从源头上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切实践行了生态文明理念。
(责任编辑:晏紫卉)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