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坚持“三个优先”擦亮教育名片
9月7日,在石门县市民之家人民会堂召开的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石门县委书记郭碧勋所作的《坚持 “三个优先”战略,擦亮“山区教育”名片》的动员报告,掷地有声,振奋人心。
近年来,石门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教育“三个优先”战略,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全县财政资金投入“优先”保障教育、全县公共资源配置“优先”满足教育,以 “三个优先”战略擦亮“石门山区教育”名片,收效显著。2020年,该县高考再传捷报,有12人被清华、北大、海军航空大学录取;石门五完小足球队在第三届中国足球小将冠军挑战赛中勇夺季军,书写了石门素质教育传奇。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高位谋划,“挥大手笔”夯基础。县委、县政府出台了《石门县“加大投入保障,建设教育强县”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将建设教育强县纳入“十三五”期间“十件大事”之一。近3年,石门共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等议教会议56次。十二五以来,石门改扩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89所,创建合格学校及标准化学校141所,建成公办园24所、普惠性民办园34所;城区学校扩容提质新增学位5310个;177所公办学校实现网络“校校通”、资源“班班通”、平台“人人通”。如今,就连山村里只有几个学生的“点校”,也能分享网络信息库里海量的教学资源。
其次,创新机制,“非常之举”破瓶颈。石门是山区大县,教育基础薄弱、山区师资不足、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如何啃下这些阻碍教育发展的“硬骨头”?县委、县政府除最大力度给予财政支持外,更是举全县之力,率先探索对口联系、对口援建机制。县级领导、县直部门、各乡镇(街道)党政一把手均划分了“教育责任田”,对口学校联点支教,积极为教育发展办实事、解难事。集团化办学同样是石门促进教育均衡的有力举措之一。目前,全县建成教育集团8个,既盘活了闲置教育资产,又打破了薄弱学校发展瓶颈,还破解了“城区挤、农村空”的发展困境。石门还在全市率先实施教师队伍“退一进一”,异动一位教师,立马补充一名新教师。仅2020年,全县共招聘教师265名,其中222名教师安排到山区学校任教。
再次,合力助学,“一个不少”全覆盖。全县采用精准摸排、精准识别、精准资助“三步精准”工作法做好“两免一补”等规定动作,打好“奖、贷、助、补、免”等组合拳。2014年来,全县累计资助贫困学生59万多人次,资金达1.65亿元。该县增设了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补交通费等本土资助政策,扩大了扶助面。与此同时,县教育基金会每年组织现场募捐活动,针对贫困学生开展“圆梦行动”和“育才行动”。基金会自2014年成立以来,累计发放贫困大学生、中小学及在园幼儿助学金3400余万元,资助贫困学生6.7万余人次,帮助2696名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
郭碧勋要求,全县上下要提高思想认识,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教育事业优先发展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聚焦关键重点,持续擦亮教育这张名片,始终紧扣全县教育发展定位和目标,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坚持均衡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教育活力;坚持教育扶贫,助力稳定脱贫;坚持多措并举,建强教师队伍。要加强党的领导,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始终坚持党管办学方向、管好改革发展、管好干部、管好人才,牢牢掌握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权,把导向树得更牢、责任落得更细、基础夯得更实,进一步压实责任、强化帮扶、保障校园安全,确保石门教育事业再创辉煌。
(责任编辑:晏紫卉)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