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常德资讯>区县动态>详细内容

“电骡子”踏山巡线忙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2025-03-03 07:53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蔡文龙 段园园 易长龙

2月27日清晨,石门县壶瓶山镇长岭村的山雾还未散尽,几声清脆的鸟鸣惊醒了沉睡的峡谷。国网石门县供电公司壶瓶山供电所东方红(电骡子)共产党员服务队开启了对10千伏泥南线一天的巡线工作。

像10千伏泥南线这样的供电线路,在壶瓶山供电所的辖区里有8条。稳定的电力供应,串联着当地1.5万余用户和126家茶叶加工厂的收益。壶瓶山供电所派出了6组“电骡子”,计划在清明茶采摘前完成今年第一季度的巡线工作。

高耸入云的山峦之间,云雾如轻纱般缭绕。“电骡子”殷伍兵和谭功波、漆绍英、吴剑戴好头盔,骑着摩托车在大山间穿梭。引擎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4人熟练地操控着摩托车,身体随着道路的起伏和弯道的弧度灵活摆动。他们时刻留意着前方路况,同时也不忘扫视着路边的电力线路。

过长岭村和南坪河社区交界处,便到达当地村民称为“鸡公嘴”的地方。漆绍英、吴剑继续前行,殷伍兵和谭功波则停了下来。殷伍兵说,这段12公里长的线路大多依傍悬崖,架设在山间峡谷之中,档距大,巡线难度颇高。

说完,两人停好摩托车,拿起镰刀、电力工具包,朝着一处立在山坡上的电线杆攀爬,山路的一侧便是悬崖峭壁。他们举步维艰,每迈出一步都小心翼翼,碰上难以通行之地,互相拉手扶持,缓缓向前。

清除杆塔下的杂草、树木,检查杆塔基础与拉线是否牢固,查看瓷瓶、横担有无损伤,留意杆塔上方树木及山体有无滑坡风险……这是“电骡子”巡查每基杆塔时必做的工作。

“一基、二基……”完成近30基杆塔的巡视任务时,已临近中午,殷伍兵和谭功波身上挂满了杂草末和树叶。他们站在山路上,抖落身上的灰尘,接着拧开矿泉水瓶喝了几口,拿起自带的饼干啃了几下,便抖擞精神,继续踏上前行的巡线之路。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骡子”巡线也发生了变化,无人机已然成为他们的得力助手。

“返航点已刷新!”另一组巡线的“电骡子”龚启航和侯程在10千伏泥南线剩头支线,利用无人机展开巡查工作。

只见“飞手”侯程熟练地操控着无人机,随着一阵嗡嗡声,搭载着高清摄像头的无人机迅速升空,沿着供电线路平稳飞行。

在地面的显示屏上,杆塔、绝缘子、导线等设备的状况清晰可见。“这条线路途经林区,又是雷暴多发区域,我们用无人机检查线路上的瓷瓶、避雷器,查看是否有放电痕迹,是否有高大树木威胁导线的安全。”侯程说,这些以往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才能检查到的隐患,通过无人机的“慧眼”无所遁形。

“无人机再靠近点,仔细观察有没有塑料袋覆盖在导线上……”龚启航紧紧盯着显示屏,不时发出指令。

龚启航感慨地说,以前巡一次这条线路,至少需要两天时间,现在有了无人机,大半天就能完成,而且检查得更全面、更精准。科技的力量,让“电骡子”如虎添翼,大大提高了巡线效率和质量。

壶瓶山供电所辖区共有526千米高压线路、302台变压器,每个季度该所都要对线路、配电设备进行巡查。春日里的电力巡线工作还在持续进行着,这些“电骡子”正用他们的坚守和付出,让明亮的灯光走进千家万户。


终审:晏紫卉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晏紫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