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常德资讯>区县动态>详细内容

外来媳妇巧当“家”——记桃源县架桥镇叶家坡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郑晓燕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2025-04-04 07:48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邓淇月

“刘大爷,锻炼回来啦?”4月1日一大清早,桃源县架桥镇叶家坡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郑晓燕在上班路上热情地和村民打着招呼。

作为一名外来媳妇,郑晓燕从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外地人,变成能和村民唠家常、谈产业、谋发展的“当家人”,带领叶家坡村村民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致富路。14载春秋耕耘,郑晓燕先后获评澳门金沙博彩娱乐平台“最美扶贫人物”、澳门金沙博彩娱乐平台“三八红旗手”、桃源县“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用实干精神与智慧力量为乡村振兴写下生动注脚。

从“外来媳妇”到乡村振兴领路人

时间回溯到2011年,四川姑娘郑晓燕远嫁至桃源县架桥镇叶家坡村。初到村里,她在村里的小学任教。2018年,因工作突出被选入村班子时,质疑声此起彼伏:“外乡人能懂咱村里的事?”

郑晓燕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实干回应质疑。担任扶贫专干期间,她白天走访贫困户,夜晚整理资料,把全村33户建档立卡户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2021年村两委换届选举,这个不被看好的川妹子以98%的得票率,高票当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乡亲们把村里交给我,我就要把心交给乡亲。”上任后,她创新推出“三组一大队”治理模式——组成以化解村民矛盾纠纷为主的矛盾纠纷调解组、以扶持村民创业增收为主的产业帮扶组、以关爱留守儿童和维护妇女权益为主的妇女儿童关爱组、以服务群众和扶弱济困为主的志愿者服务大队。党员动起来、人人挑担子、个个有事做,构成了乡村治理的坚实力量。

近年来,郑晓燕先后筹集资金2000余万元,用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壮大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如今,全村通组道路硬化率、卫生厕所覆盖率等民生工程实现4个“100%”,黄桃产业、油茶产业等形成规模,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农户人均增收1200元至1500元,曾经的“四无村”蜕变成省级美丽乡村。

文化赋能浇灌文明之花

“背媳妇比赛开始咯!”2024年年底,在叶家坡村第二届农民运动会的欢笑声中,郑晓燕忙着给参赛选手系号码布。这个将川蜀热情融入湖湘大地的村支书,深知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更要“润心田”。评选“好婆婆”“好媳妇”的表彰会上,获奖者胸前的红花映红了一张张笑脸。

为打破村民“各扫门前雪”的习惯,郑晓燕在微信网格群发起“最美庭院”接力赛,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指导村民进行垃圾分类。村民王大姐家杂乱的柴火堆变成错落有致的“风景墙”,她更是主动当起义务宣讲员。更让群众称道的是“板凳议事会”——在农家院里,20多条板凳围成同心圆,路灯维护、产业分红等大事小情都在民主协商中解决。

2024年10月,郑晓燕被桃源县评选为“县级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她的典型事迹被投放到县城区中心道路两旁的路牌灯箱上进行长期宣传。

“晓燕,今天看到路牌灯箱上的照片,才晓得你选上县里的好支书哒,我们的川妹子优秀!村里有什么困难尽管和我开口……”2024年12月中旬,一名远在深圳办企业的企业家给她发来信息,得知村里即将举办村运动会正在筹集资金,当即捐赠了8万元。

公益之心托起民生温度

寒冬深夜,郑晓燕手机铃声骤响——独居老人龙奶奶家的水管冻裂。她立刻联系维修队,自己顶着寒风送去电热毯和姜汤。这样的应急响应,对叶家坡村民而言早已不是新鲜事。从中国钢铁研究总院白领到村支书,郑晓燕227次公益活动、930小时志愿服务的记录里,写满对“第二故乡”的深情。

她发起“微心愿认领”行动让38名留守儿童在生日当天收到梦想礼物;组建“巾帼服务队”定期为残疾人家庭打扫卫生;在公益平台发起“一盏灯照亮回家路”募捐,引发乡贤能人积极响应,让200盏太阳能路灯照亮山乡夜晚。

夕阳西下,郑晓燕站在新落成的文化广场上,望着嬉戏的孩童和跳舞的村民,脸上漾起笑容。这个外来媳妇,用党建红心点亮了乡村振兴之路,用文化细雨滋润了乡风文明之花,用公益暖流汇聚了民心民力。在她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扉页,一行字格外醒目:“让每一寸土地都充满希望,让每一位村民都绽放笑容。”

这,就是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最美的初心答卷。


终审:谭琳琳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谭琳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