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常德资讯>区县动态>详细内容

石门坚持三个“选准做优”放大产业扶贫成效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2020-11-25 09:05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侯碧海 通讯员 汪泽新 蔡书文

截至11月23日下午5时,石门县全县已销售柑橘33.7559万吨,占全县柑橘总产量的82.93%。目前,石门县有15个乡镇种植柑橘,带动8000多个贫困户脱贫致富,柑橘产业扶贫带动效应不断凸显。近年来,该县坚持不断创新产业扶贫体制机制,坚持三个“选准做优”,放大产业扶贫成效,共带动64640人脱贫,年人均增收超过600元。

首先,选准做优特色产业。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该县因地制宜,确定了以柑橘为主、茶叶和土鸡养殖为辅的扶贫特色产业。全县发展柑橘45万亩,带动8843个贫困户脱贫致富;发展茶叶18万亩,带动3998个贫困户摆脱贫困;164个村发展土鸡养殖,带动贫困户4224户实现脱贫。围绕扶贫特色产业,该县狠抓提质升级,多渠道投入资金5亿多元发展扶贫产业。2019年以来,全县投入整合财政资金1亿元用于柑橘、茶叶产业提质升级。每年对每村注入20万元的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基金,实现对贫困户扶持的全覆盖。全县现已建成100个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实现了“建成一个基地,树立一个样板,辐射一片区域,脱贫一批农户”。在扶贫产业提质升级的基础上,该县致力于打造“石门品牌”。该县坚持每年举办柑橘节、茶文化节、优质农产品展销会,石门品牌逐步叫响。该县先后获得“中国柑橘之乡”“中国早熟蜜橘第一县”“全国柑橘标准化示范区”“全国园艺产品(柑橘)出口示范区”“国家级食品农产品(茶叶、柑橘)质量安全示范区”等荣誉,“石门柑橘”已被评定为“中华名果”,获得“2017中国果业扶贫突出贡献奖”。石门成为“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茶叶百强县”,荣获了“2017年度中国茶业扶贫示范县”美誉。“石门土鸡”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荣登2016中国区域品牌·禽畜水产类价值榜单。

其次,选准做优新型经营主体。该县引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让扶贫产业链延伸开来。全县共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823家、农产品加工企业949家,122个贫困村实现了专业合作社覆盖率100%;建成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9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4个;引进杨氏果业,建立柑橘高标准产业示范园1万亩。2019年全县开展了百名农口干部服务百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活动,安排资金200万元鼓励和扶持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先后扶持培育了湘佳牧业、杨氏果业、正大集团等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

再次,选准做优利益联结方式。该县引导贫困户以土地资源入股分红;筛选10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委托帮扶,发放贴息贷款5230万元,带动1046个贫困户,每户年均增收1600元以上;引导贫困户以财政投入资金获取入股分红,每年投入资金1000万元以上实施重点扶贫项目,对于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依托龙头企业发展扶贫产业,从而获取保底收益和分红。该县通过聘请贫困人口为务工人员,以工资性收入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全县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吸纳贫困劳动力用工达到6000多人,其中茶叶专业合作社兴办的213家茶厂就带动贫困劳动力1199人参与季节性用工,人均获得劳务收入6000元以上。该县引导龙头企业与贫困户形成利益联结机制,以市场化运作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湘佳牧业创新推出了“公司+贫困村养殖基地”“公司+贫困户散养石门土鸡”等模式,在贫困村建设标准化石门土鸡养殖场,湘佳牧业为贫困户提供土鸡、物料,统一按保价保证回收成鸡,解决了贫困户农产品销售难的后顾之忧。


(责任编辑:晏紫卉)

终审:晏紫卉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