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常德资讯>区县动态>详细内容

新安让人心安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2021-02-06 08:03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唐卫平 韩冬 李显鸿 肖志芳 通讯员 陈培武

1月28日清晨,记者一行驱车从市城区出发,穿行浓雾,一个半小时后抵达临澧县新安镇。探访这座全国特色小镇,从樟木、右昌、下坪这三个村(社区)开始。

樟木社区争创好环境

雾气消散天空放晴,我们开始了一天的走访。干净的水泥路通村到户,池塘里清水汪汪,中国结造型的太阳能路灯顺着村道有序排开,沿线的楼房各有各的样式,但一致的是屋场整洁、分类垃圾桶整齐摆放。每个小组的垃圾分类评比牌上都插着小红旗,“小草微微笑,请您绕一绕”,随处可见的绿色小告示很是温馨。

9组的叶发明和杨金玉夫妇商量着给屋前的月季剪剪枝,看到镇村的干部来看屋场卫生,他们放下手中的活儿一边招呼大家进屋喝茶,一边介绍说:“之前隔着几户就有一个垃圾围,夏天气味难闻,经过都要绕路走,猫儿狗儿叼走垃圾到处甩……”

社区党总支书记于欠军补充说:“是的,根据大家的反映,社区在全镇率先拆除垃圾围,聘请了3名保洁员上门收集垃圾,还成立人居环境理事会。5名理事会成员都是居住在社区的离退休干部,他们发挥余热,公益宣传到屋场,一季度一评‘最清洁户’‘清洁户’‘不清洁户’,并且进行‘大评小奖’。所谓‘小奖’就是奖励印有专属奖项的草帽、热水壶等小物件,别看奖小,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倒挺重,居民常常为这个小奖争红脸。”

这不,2020年第四季度环境卫生检查评比通报刚发到居民微信群,群里便热闹起来,有恭贺声,有鼓劲的表情包,还有一个“不清洁户”发出的房前屋后图,自证改进不少。

“6、7、8组的卫生怎样了?”新安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全鹏志第一次到访时,看到的卫生状况甚是忧心。于欠军十分淡定地说:“去看看,转个弯就到。”

此时正午,村村通广播开始播报,几垄油菜肆意生长、绿意葱茏,其间,3位邻居听着广播拉着家常,对面的高家垱堰塘边,一位大娘正在码头清洗农具。“水塘在清淤硬化前,革命草像盖的锅盖,见不到水,一潭青泥巴,拖把都洗不得。”身边的变化,70岁的黄翠林看在眼里。不光老新安人知道,黄翠林指了指不远处帮婆婆晾晒衣服的衡阳媳妇刘翠,她嫁到这里10多年了。刘翠会心地笑笑说:“路修好了,小车也买回家了,环境美化了,生活很舒心。”

右昌村乐享好民风

进入右昌村,一条500米的手绘文化墙让人驻足。右昌村,为纪念当地近代著名法学家、诗人黄右昌先生而命名。书香世家传承好家风,黄右昌之子黄宏嘉也卓有成就,是中国中科院院士、微波电子学家,被誉为世界光纤之父。年过90的黄宏嘉心系家乡,在2018年嘱咐儿子黄柯来到村里,为父老乡亲捐赠了电脑和书籍,近年来用院士津贴奖励优秀学子。

好榜样带出好民风。村党总支书记程恒英拿出一份最新的《村规民约》,爱国守法、敬老爱亲、和谐相处等内容分列其中。这些年来,《村规民约》与时俱进,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弘扬正能量。其中,“文明家庭”“好公婆”“好媳妇”评选是一直保留的民约。

说起好婆婆、好媳妇,村里人都会往苏家指。苏宏炎家堂屋前,一张“孝老敬亲户”的奖章格外打眼。婆婆程花枝和媳妇谭南香在一起生活了30余年,81岁的婆婆逢人就夸媳妇:有好吃的给我端上手,指甲全是媳妇帮忙剪……吃过午饭,婆媳俩在屋前并排坐,说一起晒晒太阳补补钙。孙女从广州打来视频电话,谭南香把手机先递给婆婆,跟孙女说:“来来来,先跟老太说说见了哪些大世面……”

湖南临澧南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右昌村,2019年建成投产,企业综合年产值超20亿元,成为中国建材集团首家年产1000万吨骨料的生产线。选址建厂,涉及到部分农户的搬迁,一开始,个别村民有些情绪。程恒英说,村里探索“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的自治模式在搬迁工作中起到了大作用。党小组会议在屋场开,听民意、解民难。“村里有矿山资源,建起绿色环保建材产业园,是件惠民的大好事,工期可不能延误。”金坑片的党小组组长谭大鑫一户户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曾一天签约搬迁11户。

2020年,县里评定的“基层党建”“乡风文明”两面红旗落户右昌村。

下坪村喜看产业旺

时至傍晚,蔬菜园里,忙碌的采摘已经结束,临澧县洞子坪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苏基海常常在这个时间独自在基地上转转,明日的订单他心中有数。时下,自动排水灌溉、温室大棚等设施安装到位,西蓝花、豇豆、莴笋长势喜人。基地正在展开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会不断提高。

10多年在外打工的经历积累了资本,也开阔了视野。苏基海了解到,下坪村土壤为沙壤土,透气好、排水佳,加上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等先天条件,是蔬菜的优质产区之一。但由于人多地少的现状,和自己当初一样,村民们多外出务工,土地抛荒。2014年,他回乡创业当起了“新农民”,流转闲置土地,成立合作社,逐步建起1051亩的蔬菜基地,吸纳社员300余名。

合作社的蔬果因品质良好,远销上海、重庆等地。2019年,合作社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去年一年向大湾区供应千吨新鲜优质蔬果,年产值700余万元。

蔬菜产业成为当地百姓脱贫增收的新渠道。苏基海介绍,基地有固定的员工20多人,带动相关就业人员近200人,每年给村民开出的工资就有170万元。农忙时,邻村的农户也会过来务工。

68岁的谭福秀负责基地育苗,能在家门口就业,年收入可观,8小时之外的工作和春节期间上班都算加班,每年还有一些福利和奖金。心满意足的她现身说法,年轻人回乡探亲时,她极力号召大家回来,“村里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回家一样致富奔小康。”

入列“湖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苏基海对培养新一代专职农民有了计划:完善配套设施,吸纳周边农民的土地流转或融股;拓展体验式采摘,打造基地品牌……

行走新安,所见所闻,没有翻天覆地的大惊喜,只有身心舒坦的小安宁。

党的惠民政策落实到位,基层工作稳步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乡村产业蒸蒸日上,环境越来越美,百姓安居乐业。

新安镇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有自己的路径。作为我市首个入选的中国特色小镇,新安依托矿产资源建起了绿色环保建材产业园,依托土地资源发展蔬菜产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乡村振兴的愿景就在眼前。有好政策的引领,有好机制的护航,有乡亲们的努力,沅澧大地欣欣向荣。相信新安只是缩影,更多惊喜将在我们行走之中迎面而来。


(责任编辑:陈丽宇)

终审:陈丽宇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