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常德资讯>区县动态>详细内容

“能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是我最大的幸运”—— 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陈志刚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2021-06-26 07:39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徐睿

“我是军人出身,能参与到脱贫攻坚这场伟大的战斗是我一生的荣耀,能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是我最大的幸运。看到他们日子越过越好,我更是觉得自己的工作非常有意义。”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原安乡县大湖口镇安福村第一书记陈志刚把安福村当故乡,视百姓为亲人,用真心实干贴心帮扶,在山村田野上留下一段段真情故事。

产业扶贫收获“甜蜜”经济

在陈志刚心里,群众的冷暖和吃穿住行比什么都重要,如何让困难群众的日子好起来是他最先要考虑的问题。初到所驻安福村时,基础设施严重落后,产业基础薄弱,村集体经济为零,贫困原因错综复杂。

“我是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对农村特别是农民有深厚的情感,同时我深知老百姓的不容易。”到任后,陈志刚并没有着急“跟风”盲目上项目,而是把“家”搬到了村里。他常说,驻村必须身住,身入必先心入。只有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才能增进感情消除隔阂,了解和掌握群众脱贫致富的真实想法。

“输血不如造血,脱贫必须拔根。”这是陈志刚的扶贫理念。为调动贫困户自我脱贫积极性和提高自我脱贫能力,增强贫困人口的“造血”功能,他决定通过大力发展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经过大量艰苦细致的走访调研,陈志刚与驻村干部、支村“两委”等人员反复研究,确立了“阳光玫瑰”葡萄栽种项目。但基地建设刚刚推进一个月,葡萄园建设的资金链断裂,工作队和支村“两委”陷入困境,有人甚至提议卖掉葡萄园。

陈志刚把葡萄园面临的困境一五一十告诉妻子,希望提前支取家里的20万元定期存款。通情达理的妻子用行动支持了他,把20万元汇入安福村账户,解了燃眉之急。陈志刚的无私举动激励了所有的安福人,很多村民义务参与葡萄园的建设。

2020年8月,安福村集体的“阳光玫瑰”正式上市,总产量接近12.5万公斤,带来超过200万元的收益,结束了安福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的历史。从2019年5月建设葡萄园开始,两年时间安福村共向村民发放务工工资120万元,劳务用工坚持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倾斜,确保贫困群众增加收入。

打造“永不走”的工作队

作为市派的工作队长总有一天要离开,要为安福村留下点什么,确保其可持续发展。陈志刚决定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让安福村美起来,通过抓党建,让党组织强起来。

驻村以来,陈志刚着力改善路、桥、渠等生产生活设施条件,先后争取到项目资金共计1000多万元。新建11公里道路、8座桥梁,整修80千米沟渠,建成了村民娱乐休闲广场和村级卫生室。村里有了路灯,村民活动有了场所,改水改厕改电全部完成了,“村村响”每天都会按时响起。以前贫穷落后的安福村现在成了令人向往的美丽乡村,在老百姓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年度测评中,安福村的群众满意度达到了100%。

驻村工作怎么干,党建工作很重要。如何抓党建、强组织、激活力?陈志刚提出了强基固本,提升乡村振兴组织力。党员做致富带头人,聚焦“产业带动”,在“党建+产业融合”上下功夫;聚焦“美丽安福”,在“党建+乡村振兴”上下功夫;聚焦“平安安福”,在“党建+社会治理”上下功夫;聚焦“幸福安福”,在“党建+民生实事”上下功夫。把抓党建与村级发展深度融合起来,通过抓党建来服务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个个产业项目的实施,一座座干净整洁的美丽庭院,一张张甜美幸福的笑脸,处处呈现出产业有序发展、乡村美丽宜居、百姓生活幸福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日子越过越红火的安福人,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陈书记来村里两年,5+2、白加黑地工作,让他的头发变白了、皮肤变黑了,我们村可是越来越富了……”在安福村,提起第一书记陈志刚,村民们都赞不绝口。

终审:李念穗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李念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