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帽代表”大山里酿出“甜蜜”事业
“你别看这些小家伙们,很有灵性呢!你对它们用心,它们就回报你。”8月19日,石门县子良乡最北部地处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上,67岁的陈建教小心翼翼地打开蜂箱,喜笑颜开地向记者介绍。树林里,100多只蜂桶有序摆放,小小的蜜蜂们忙进忙出,一片生机勃勃。
陈建教,1984年当选为石门县人大代表,随后历任第八届至十二届共五届省人大代表。当选人大代表的37年间,他时刻牢记代表职责,倾情奉献社会,贴心服务人民,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湖南省人民满意公仆等荣誉,被广大老百姓亲切地称为“草帽代表”。
2014年,陈建教从新关镇政府退休后,回到老家太平镇二房坪村居住。随着乡村振兴如火如荼,老百姓的生活越过越好,他想着投身其中,发挥余热。经过一番考察,陈建教瞄准了养蜂产业。
位于北纬30度的石门县西北乡全域,具有丰厚的自然资源,现有森林蜜源植物300余万亩。近年来,石门县委、县政府把养蜂作为脱贫攻坚的主要产业之一,全县26个乡镇先后成立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30多家,年综合产值达到1.8亿元。
“要干就要认真干!”他联合发动该村村民,成立了陈建教家庭农场和蜂业合作社。2020年4月27日首批购进49桶中蜂。陈建教带领乡亲们,着眼于封盖蜜、成熟蜜、良心蜜的国际蜂蜜最高标准,坚定向行家学、向群众学、向书本学和向实践学,大张旗鼓地投身这项“甜蜜”事业。社员们轮班管理,定期移动赶蜜,蜂群扩展快、蜂蜜产量高。
今年5月,陈建教与社员们带着产品,走出大山向外界亮相。5月20日,在重庆市石柱县举行的“世界蜜蜂日(5·20)”中国主会场活动中,陈建教受到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高级官员刘中蔚,中国养蜂学会理事长、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前所长吴杰研究员的接见,他带去的原生态蜂蜜,也受到同行们的高度评价。
今年8月以来,合作社又迎来第一次规模“采蜜季”,截至目前,农场蜜蜂共发展到了158桶,采蜜达810多公斤。村民龚道杨是最早入社的,肯干肯学的他如今成了养蜂能手,“整天和蜜蜂打得火热”的他共养了40多桶蜂,今年收获了250多公斤蜂蜜,算下来这一项可增收近5万元。
“我们合作社正向着‘户养50群蜂,年收入5万元’的目标迈进。”陈建教指着远方的大山介绍,合作社选择主峰海拔1170米的炉红山(湘鄂界)为主蜂场,绵延的大山里有丰富的野生五倍子、苦丁、酸枣、女贞、黄荆花为蜜源,蜂桶被安放在大山里,采的是野生蜜,产出的蜂蜜可从源头把控品质,并统一选用木质、不锈钢、玻璃瓶等食品级用具包装进入市场。
“这批产品将参加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海)、第二届中非经贸博览会(长沙)。相信我们的产品未来不愁卖!”陈建教透露。
看来,有“草帽代表”带头,大山里的“甜蜜”事业要酿出“国际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