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情系群众冷暖办好为民实事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津市市各级各部门学史力行,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使群众幸福感不断提高、满意度不断提升。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津市市列出了45项项目清单,理出了主要责任单位及参与单位,建立了项目推进计划表,力求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实效。津市市大力推行“党员联系到户、民情走访到户、政策落实到户、产业对接到户、精准服务到户”的“五个到户”工作法,共构建起2490个微网格,全市6129名乡村党员干部参与联系群众28962户。着力打造线上村(社区)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的“三单”模式,实现服务个性化、精准化。
“有事扫一扫,干部马上就来解决!”津市市毛里湖镇花桥村村民雷贤士提及为民办实事的干部竖起了大拇指。他介绍,村里有条路失修多年,然后抱着试一试心态,用手机扫了张贴在村里的微信码,将情况通过微信反映上去。没想到,很快就有干部下村来调研,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把路铺好了。这是毛里湖镇利用微信二维码开设的“码上帮”便民联系平台,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城区老旧小区居住环境是居民反映较为强烈和集中的问题。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津市市创新“决策共谋、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街区改造模式,相继推出“红管家”“小区论坛”等民生举措,对88个小区的70多万平方米房屋面积进行改造,惠及7259户居民;为解决部分城市校区家长接送孩子上下学交通拥堵停车难的问题,今年4月,津市市多部门联合办公,改建临时便民停车场,一举破解了家长的“痛点”和学校安全的难点;针对藠果病虫害防治的科研空白,津市市邀请湖南农大教授谭琳到藠果种植基地实地指导,签订“技术开发合同”,让津市市2万余亩藠果基地的1300多名藠果专业种植户吃上“产业饭”,端稳“致富碗”;津市市就业处实施“稳岗留工 送岗入户”为主题的春风行动,多次开展专场招聘会,让11000多名返乡务工人员在家门口找到称心工作。
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截至目前,各网点收到点单896份,归类下单557份,帮助群众实现微心愿300余个,办结实事1240余件,有力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