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清官渡
初夏的夜,略感清凉。
记者与市派驻石门县南北镇清官渡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赵红卫、队员刘雷洪,一同在距离市城区233公里、平均海拔700多米的清官渡村散步。
刚下完一场雨,空气异常清新,路灯照亮了村里的主干道上,我们时而遇到散步的村民、玩耍的小孩。
月光下的太阳能路灯
“刘老师好!”经过村部前的岔路口时,几名小孩主动上前向我们打招呼。
“你们好!”突如其来的问候,让刘雷洪有些惊喜。
“小刘是学体育的,他今天在清官渡完小上了一堂体育课,收获了一大批粉丝呢!”赵红卫笑道。刘雷洪接着兴奋地说:“今天上完课后有个小朋友跟我说,老师,在你的指导下,我第一次把球投进了篮筐。”95后的刘雷洪第一次下基层工作,小朋友的一句认可让他备受鼓舞。
除了义务上课外,每月逢8赶场时,工作队都会为老百姓义务理发、查血压。在一年多的驻村帮扶工作中,“注意细节、从小事抓起”,成为了大家公认的赵队长的工作风格。
“你进村之后解决的第一件事是什么?”记者好奇地发问。
“安路灯。”赵红卫说,“你现在看到的这条主路是之前就有的,我到村里时,山上面那一大片的居民区都是黑的。”
没安装路灯时,只要天一黑,村里的老百姓就基本不出门了。遇到农忙季节,大家都要小心翼翼地摸黑回来。2020年的一天晚上,村民付增依在山上采茶后骑农用车回来,由于天黑路滑,导致农用车侧翻在地,付增依因颅内出血抢救不及时死亡。
入村后,村民付知依跟赵红卫说了付增依的不幸经历,这让她坚定了安装路灯的决心。于是,她和工作队、村支两委商量后,从2021年5月起,先后拿出了40万元,为村里安装了128盏太阳能路灯,每一台路灯上都挂有“不忘初心”的红色灯箱。
“村里的产业主要是什么?”记者询问。
“是茶叶,我们清官渡村的茶叶品质好,供不应求。”赵红卫说,清官渡的茶园大多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上,云雾缭绕,富含硒、钾、锌、钠等十多种微量元素,是村里的“宝贝”。目前,全村有近3000亩的茶园,年产鲜叶6000吨,49户脱贫户与“游姐儿”茶叶专业合作社签订帮扶协议书,人均收入上万元。
工作队同样拿出了10万元,为茶山安装了50盏灭蚊灯,减少茶叶农药使用量,维护了生态平衡,降低了劳动成本。同时,完成茶山道路30余公里部分扩宽及灾后重建。村民冉广洲家中有茶山10余亩,自从在茶园装上灭蚊灯后,今年较往年相比打农药的次数减少了,茶质也有所提升。
“你看,那边山头上,星星点点的紫色灯就是灭蚊灯。”记者望向不远处的茶山,微弱的灯光犹如在山间开出的一朵朵紫色花。“我们村里还有一处绝佳的观赏位,要不要一起去看看?”
128盏路灯“点亮”清官渡
“走啊!”记者应道。经过近20分钟车程,我们来到清雅盘山公路的灰塘坡附近。下车后,朝山下眺望,一条闪亮的“蛟龙”蜿蜒盘旋在大山之间,很是壮观。
“这就是我们安装的128盏路灯。”赵红卫说,这个观赏点,是她和队员们在一次入户走访返程时无意间发现的,每看一次都让他们很振奋、很自豪。因为它不仅“点亮”了村民们回家的路,更是“点亮”了清官渡村的未来。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