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街小巷整治 从“他律”到“自律”
家住滨湖社区的粟韶美,在茉莉村商业巷经营一家干菜店近十年。谈及这条街巷的变化,她赞不绝口:“以前这条水泥路下雨积水、车辆乱停,的士不敢进,小车很难出,很多商家把摊位摆到巷中间。自从穿紫河街道开展街巷改造后,客人一个烟头掉地上我都会马上捡起来,谁不想生活在干净整洁的环境里呢?”
记者在茉莉村商业巷看到,曾经五花八门的店面招牌被统一了样式,楼面墙壁粉刷一新,社区在巷子周边施划了成排车位。与经营者签订了门前三包合约后,曾经巷内堵车、积水、出店经营的情况再也没了踪迹。从滨湖小区十字路口走进茉莉村商业巷,花坛里的茉莉花香气四溢,电动车、自行车有序停放在农贸市场门口。步入巷尾,一整面怀旧复古的文化墙把旧时老街坊互动的场面刻画得栩栩如生,与眼前的市井烟火相映成趣。
此次茉莉村商业巷改造,共更换了30家商铺的招牌,拆除违章建筑600多平方米,整治“飞线”1000多米,“白改黑”路面198米,粉刷墙面18000多平方米,规划了140多个机动车停车位和50多个非机动车停车位。
一江之隔的鼎城区红云街道幸福巷发生了同样的蜕变。由于巷道狭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巷道内来往行人和车辆众多,经常出现车辆拥堵现象。红云街道通过“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完善机制、长效常态”的工作举措,在街巷整治、“飞线”治理、环境卫生清理等方面下足“绣花”功夫,昔日的“烦心路”成了名副其实的“幸福巷”。
“高楼大厦易建,背街小巷难管。”为了彻底整治背街小巷的“脏乱差”,各区、各街道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精细化管理机制,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创建要求,从环境卫生、私搭乱建、街面秩序等方面入手,深入摸排挖掘存在的问题,仅空中“飞线”整治一个板块,就将中央、省、市文明办交办的19项突出问题细化分解为34个整治点。截至目前,城区累计拆除废线52千米,拆除废箱盒251个,捆扎缆线49千米,整理缆线箱盒249个,归集缆线、“飞线”634处。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