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常德资讯>区县动态>详细内容

让幸福在山村流淌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2023-01-22 07:11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彭进军 通讯员 刘雷洪

1月11日,赵红卫将石门县南北镇清官渡村一批价值10万元的腊肉、豆腐乳等农副产品送到市城区客户手中。

清官渡村平均海拔700多米,群山环绕,沟壑纵横。淳朴与贫瘠成了清官渡村共生的特点。村子的改变,从一支工作队的进驻悄然发生。

2021年5月7日,市派驻乡村振兴工作队进驻清官渡村,常德职业技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人事科科长赵红卫任队长、村第一书记。如何改变清官渡村落后面貌,形成自我造血功能,成了她工作的重点方向。乡村的振兴没有地域之分,山沟沟里也能焕发新生机。

清官渡以前名为“金贯斗”,盐、木材物流业一度兴盛,后因时代发展而退出历史舞台。茶叶种植与生产却得以延续。赵红卫敏锐地发觉这是清官渡的先天优势。工作队与村“两委”用生态有机肥等措施对茶园提质升级的想法得到各后盾单位的大力支持。

村道拓宽、村道经林场直达省道的产业路拉通、茶叶培管技术培训、129盏频振式杀虫灯安装,一项项“惠民利民包”围绕村产业大做文章。

目前,清官渡村茶叶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年产鲜叶6000余吨。仅茶叶一项收入,全村就有1200万元,人均近1万元。

如果说清官渡村的茶叶产业是“硬菜”,那么村里的特色农副产品便是“甜点”。腊肉、豆腐乳、葛根粉、搅搅糖、野生蜂蜜,清官渡村可谓户户有特色、家家有绝活。赵红卫走村入户啧啧称奇之余突然想到,为何不把农户的手艺也变为商品?除了增加销售收入,还可让每种产品形成产业链条,全村上下劲往一处使。大家伙手头都有事情忙了,那乡风文明也势必再上台阶。

为保证村民的手艺既要做得出,还要卖得掉,赵红卫与村里“碧云生态家庭农场”进行洽谈,促成村民与农场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实现“捆绑”共赢,统一卫生标准、统一包装标识、统一商品收购、统一销售分红。目前,农场为村民销售各类特色农副产品2500单以上,销售金额近100万元。

除了产业上的帮扶外,得到村民的认可更是一支工作队的工作重点,赵红卫隔三岔五都要去5组覃菊香家。86岁的覃奶奶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眩晕症。老人行动不便,从事临床护理14年的赵红卫主动充当老人的“私人家庭医生”,免费代购药品,监测身体状况。有空,她还会为老人做上一顿简单而可口的饭菜。

村里每一位老人的身体状况、个人喜好,赵红卫都一清二楚。她用女性特有的细心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

除了情感,赵红卫另一个提前谋划之举也得到全村人的认可。2022年年初,在她的推动下,村里开始修缮主蓄水池,更换供水管网。后来面临持续的旱情,清官渡村却家家户户有水可用。

“清官渡村目前形成的‘以茶园作为大产业推动,农副产品作为小产业带动’增收模式,正稳步提升着村民的幸福感、满足感、优越感。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已成为他们内心幸福的源泉。”在新完工的村党建阵地,赵红卫说道。


终审:谭琳琳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谭琳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