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尽一份力” ——记桃源县大爱家庭农场负责人江大爱
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过后忙耕田。
3月21日上午,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
桃源县漳江街道海螺山村村民江大爱急匆匆行走在田间。趁着雨停,他招呼同伴赶紧去耕田。
红色的旋耕机在水波荡漾的田间突突作响,一块块水田被快速翻动、平整。
从高处看,白墙黑瓦的农舍前,那金黄一片的油菜花中间,旋耕机如一个快乐的“舞者”,翻动、升腾着收获的希望。
江大爱是桃源县大爱家庭农场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春分时节,气候逐渐温和,雨水日益充沛,正是春耕、育种的好时节。从3月中旬起,他聘请周边近10名农民工,利用自建的2000多平方米育秧大棚,忙活了几天,培育了早稻秧苗。春分之后,正赶上连日阴雨,江大爱便组织人员开始春耕。
今年40岁的江大爱是一名退伍军人。2012年从部队返乡后,他发现村里很多年轻人宁愿外出务工,也不愿意在家种田,他立志要在农村干一番事业。2013年,在父亲的支持下,他购买了农机,承包了村里170多亩农田,成为一名“新农人”。一年下来,他竟赚了五六万元。
江大爱信心十足,不断扩大种植规模。2014年,常德各地建起了不少家庭农场,这是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发展方向。江大爱意识到,只有靠机械化种植,农业才有出路。当年,他转变经营模式,创办了大爱家庭农场,在本村及周边村流转1500亩土地种植水稻。他还建起了2000多平方米的育秧工厂,农忙时育秧,冬闲时种植蔬菜和经济作物。去年,他又成立了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
看到农场发展得红红火火,不少村民前来“取经”,江大爱总是将种植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农场聘请周边村民就近务工,其中大部分是留守老人。农场每年人工费支出高达20多万元。
从事农业生产,必须要有技术。除了向父亲学习之外,江大爱还积极参加农业部门主办的水稻种植培训班,并外出进修,学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2018年,他创立了“江大爱”香米品牌。2020年,他在桃源县城开办了一家线下门店,销售自家农场生产的大米、菜籽油、土鸡蛋、蔬菜等农产品。目前,大爱家庭农场年产大米50万公斤、菜籽油8000公斤。农场还养殖了5000多只土鸡和数十头猪、牛,种植了各类时令蔬菜。2022年,大爱家庭农场被评为“湖南省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近年来,时常有学校组织中小学生来农场开展农事研学活动。江大爱从中找到了新的发展思路。大爱家庭农场将逐渐从单一的农产品种植、销售,向休闲观光农业及农事研学、乡村旅游发展转型。他计划围绕二十四节气,开展一系列适合中小学生体验的研学活动。
“国家提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我的愿望是,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尽一份力。”说起农场未来的发展,江大爱信心十足。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