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安乡硪歌
“安乡硪歌”是安乡民间修堤打硪时为协调动作、激发干劲、消除疲劳和抒发情感所唱的一种劳动号子,是盛传于洞庭湖区的一种传统民歌。
安乡县境内众水环绕,河湖密布,有澧水等八条河道自北向南泄流,客水年径流量达1000亿立方米,占洞庭湖滞蓄量的三分之一,临洪大堤有400公里,占湖南省的八分之一,因此,水患一直是县境内最大的自然灾害。千百年来,安乡人民为了生存,年年要在秋冬两季修堤筑垸,用石硪夯实堤身,客观上促进了安乡硪歌的传承和发展。
“安乡硪歌”历史悠久。在南宋年间,方志已有明确记载:“自是先后筑堤长百里,河工百万,硪歌震天”;乾隆年间“合邻县民工数万,硪号此起彼伏”;安乡人“恃堤防以御水患”,“堤垸如鳞,一望无际”。硪歌伴随历年筑堤坝打硪而发展至今。
“安乡硪歌”的演唱形式是一人领唱,众人帮腔。音乐曲调的特点是高亢明亮,气势壮阔,旋律优美,节奏活泼。其飞硪歌节奏舒展,音调开阔嘹亮,抬硪歌节奏紧凑,音调结实有力,均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安乡硪歌的歌词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既有即兴演唱,也有演唱历史的固定唱本。
“安乡硪歌”以其丰富的内容和优美活泼的旋律,以及“一人领唱众人合”的集体演唱格局,使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独特的艺术风格,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洞庭湖区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安乡硪歌”是湖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研究洞庭湖区的生产史、防洪史、民俗史、文化史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安乡硪歌涵盖了音乐、文学、生产习俗等方面的内容,是一种综合的文化载体,具有传承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价值。
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夯实土壤早已被压路机等机械设施所取代,这就使安乡硪歌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作为劳动号子的硪歌伴随着打硪而产生和发展,现在,它又将伴随着打硪这种传统劳动方式的消失而渐行渐远,走向濒危,成为亟待抢救的珍贵文化遗产。
2006年,“安乡硪歌”列入第一批“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