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常德>文化常德>历史民俗>详细内容

市级:桃源捉龟舞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2023-08-01 11:50 来源:澳门金沙博彩娱乐平台文化馆

“桃源捉龟舞”是一种古老的哑剧成份较重的民间舞蹈,这种民间舞蹈追溯其源,可在汉代“百戏”中的“鱼龙曼衍”、“相人”中找到其产生的渊源。捉龟舞反映的是乌龟的生活习性,在水中遨游、爬行、戏耍、胆小怕事的神态,捉龟人都是由丑角扮演,鼻梁用白粉涂“S”字形图案,眼下点二白点,头戴无顶草帽,足登麻草鞋,上身穿白便衣,下穿黑色裤,系大红围腰,身背竹篓,手持铁钩、旱烟袋、火镰、火面。

“捉龟舞”无唱词和念白,仅有锣鼓唢呐伴奏。锣鼓的敲击颇有特色,刻画出乌龟笨拙、缓慢、胆怯的特点。因民间没有现成的乐曲,艺人们采用“长锤”与“金钱花”等加以组合,形成了能紧密配合舞蹈动作的描写音乐。在敲击手法上,也改变了过去打击乐欢快、热烈的打法,而采用“闷钹”、“扪锣”等打法,来刻画乌龟受惊、胆怯的形态。

2016年,“桃源捉龟舞”列入第四批“澳门金沙博彩娱乐平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终审:谭琳琳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