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国忠:93岁参战老兵要做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略带着一点东北口音的潘国忠出生在黑龙江,年少时做过童工、当过学徒,儿时的艰苦生活经历锻造了他不怕吃苦、坚忍不拔的性格。当被问及为什么会在17岁时选择从军,潘国忠老人回忆说:“按当时的政策,我们家享受了按户分田,有了田地,我妈妈、姐姐和我都有了饭吃。我得报答党和国家的恩情,当兵保卫国家就是我最好的回报。”
在长春外围的战斗中,潘国忠所在的部队遭遇了敌人的顽强抵抗。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出色的战术配合,成功击退了敌军的一次次进攻。战斗中,潘国忠英勇无畏,多次冲锋陷阵,为战友们树立了榜样。随后,他们又辗转至黑山县,与敌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阻击战。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他历任班长、连队副指导员、指导员等多个职务,亲身经历了辽沈、平津两大战役的洗礼,以及渡江南下的千里追袭。“和我同时期参军的12个同乡战友,在两大战役期间牺牲了7名,只剩下5名战友,看着他们一个个倒下,我心痛万分。”回忆起一同出生入死的战友,潘国忠几度哽咽。
戎马半生的潘国忠经组织安排,于1952年转业。转业后,潘国忠南下来到了常德,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地方工作。他先后历任常德县委副书记、武陵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务。“从以前拿枪的换到现在握笔的,我这角色转换不仅要快还要好。”潘国忠为了熟悉地方工作,加班便成了他的常态,而澳门金沙博彩娱乐平台也成了他的第二个家。
1964年,潘国忠时任常德县委澳门金沙博彩娱乐平台主任、农村工作部部长,修建水库是摆在他面前最棘手的一项工作。由于当时条件艰苦,技术设备落后,水库的规划修建过程遇到了重重阻力。“转业后在地方,我做了很多工作,但要说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修建水库。”皇天不负苦心人,通过潘国忠和同事们的努力,历时2年修建的水库终于竣工了。期间,他们还修建了88处抗旱排积水电站。“当时建设完成时我的心情很激动,因为它能实实在在帮助到一方老百姓解决用水问题,这比什么都值得。”
1976年,潘国忠被任命为常德县第一任人大常委会主任、县委副书记,任职期间,他为人耿直,从不推诿扯皮,为干部群众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赢得了广泛的赞誉。1992年,潘国忠在武陵区委离休。离休后的潘国忠积极投身于老年教育和体育活动中。他担任老年大学校长和老年体协常务主席,并荣获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虽然年纪大了,但是我还是想为社会做点贡献。”潘国忠说道。
如今已是93岁高龄的潘国忠依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他说自己是过苦日子长大的,现在能有不愁吃不愁穿的日子已经很幸福了。经历过战争年代,现在能够享受党的关怀和照顾,本身就是一种幸运。他更是笑言,之所以能从容容地活到今天,这与他拥有的一颗想多帮助别人的心分不开。“愈老愈知生有涯,此事一念不容差”,他说:“我要做一个在祖国建设中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